让法治阳光洒进更多农村百姓心中

铜都晨刊 2020-12-09 13:37 大字

唐靖(左一)向群众发放普法宣传单页。图片由唐靖提供

■ 本报记者 姜蕊

12月4日,在义安区东联镇永新社区附近,一场别开生面的宪法宣传日活动在这里热闹举行。青年普法志愿者热情地向过往居民普及法律知识。“唐所长,谢谢您当初的调解,如今我们两家和好如初,这都是您的功劳啊!”一位中年男子在展台前驻足,向正在进行普法宣传的东联镇司法所所长唐靖致谢。身着制服的唐靖笑着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从最初的司法助理员到如今全市“十佳普法宣讲员”,在这条宣传法治、维护一方安定的道路上,唐靖已走过了三十余载。回首往昔,遥看未来,唐靖甚是感慨,“小康生活离不开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如今我们的生活正处在这种美好的环境里。未来,路就在脚下,我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过去的乡村贫穷落后

1966年,唐靖出生于义安区太平乡官上村,一半洲区一半圩区。唐靖对那时家乡一间连着一间的草房记忆犹新,父母带着唐靖兄弟姐妹5人挤在40平方米的草房里。因为稻米不够吃,政府为百姓提供山芋干、玉米等粮食,这给童年时期的唐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时的路泥泞不堪,对于少年时期的唐靖而言,最开心的莫过于去十七公里外的五松镇“逛街”,步行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运气好的话,走上三四公里赶上大篷车,一路上微风拂面,与小伙伴们嬉戏玩耍,好不开心。

路是泥泞的道路,大多数百姓生活窘迫,家里几乎都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与此同时,因为没有其他娱乐设施,有段时间村民赌博成风。那时候还没有正式的派出所,每个村镇只有一名公安特派员。“当时还没有完全法治,以人治为主。比如哪家被查到赌博了,就把赌博的桌子砸掉,再将人拉去游街。”唐靖回忆说。

家乡的变化翻天覆地

1985年,中专毕业后的唐靖来到朱村工作,后来成为了一名司法助理员。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进了铜陵各个乡村小镇里,当时的朱村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我在朱村工作的那些年发现,村里多了不少乡镇企业,居民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善,经济条件也比以往有很大进步。”唐靖回忆道,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工作之余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同时还参加了法律专业进修班。

2004年,唐靖的法治宣传服务阵地转移到胥坝乡。“在朱村的那些年通信方式以手摇式电话为主,到了胥坝后开始有了传呼机,后来发展到电话。办公用品也从最初的纸质到后来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唐靖回忆说。胥坝与城区一江之隔,对于唐靖而言,最头疼的莫过于交通问题,乘车坐船再步行,两地辗转。“一周只回去一次,剩下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留在值班室里休息。”唐靖说。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交通更加便捷,唐靖每天上下班开着私家车来回,方便又快捷。“每年回到家乡,都会惊喜地发现家乡同样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唐靖介绍说,村民们纷纷盖起了小洋楼,道路宽阔又平整,村里多了健身广场,一排排亮起的路灯让晚归的村民心里踏实。

坚持不懈做好法治宣传

在胥坝工作的15年间,唐靖不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专门建立了“法治超市”,并在全乡18个村(社区)建立了法律服务微信群,经过多方面争取,创建了胥坝乡“法治主题公园”和群心村“乡村法治文化园”。同时他还在全乡推出“平安里长”制,把普法宣传工作直接送进社区、百姓家里。

从“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唐靖一直奔波在乡村法治宣传教育这块阵地上。如今,唐靖在东联镇司法所担任所长,他带领全所人员全力抓好普法宣传。上到企业单位的大事小情,下到百姓家中的鸡毛蒜皮,唐靖常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矛盾,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养以及丰富的调解经验,他总能将矛盾化解于无形,让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这是唐靖的工作魅力,更是他广受欢迎和好评的重要原因。

“如今,我在这片新的土地上从事法治宣传工作,面对焕然一新的工作环境、朝气蓬勃的新同事以及辖区里的老百姓,我要继续坚持不懈地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谈及未来,唐靖说,下一步他还计划在辖区内打造农民法治学校等新的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阳光洒进更多农村老百姓的心中。

新闻推荐

偷东西把手机落在现场 逃离时还摔折脚踝;这个盗贼实力演绎“偷鸡不成蚀把米”

本报讯近日,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辖区铜陵有色凤凰山铜矿购买价30多万元的大型机械设备,遭人切割盗窃。12月2日,记者了解到,铜...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