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捕鱼人” 今成“护渔员”

铜陵日报 2020-11-23 09:14 大字

本报讯(钟昕 陈震 刘敏)11月20日清晨,天色微亮,胥坝乡铁锚洲江面上薄雾笼罩,一只小船沿江而行——群心村村民马明锁跟着护渔队一起驾船开始了一天的巡江工作。从今年9月30日起,这位60岁的老“捕鱼人”干起了新职业“护渔员”。

在马明锁的生活经历当中,绝大部分都与“靠水吃水”有关。早些年,马明锁和家人住在船上,10岁起就帮父亲撑篙竿捕鱼。成家后他和妻子一直在铁锚洲以打鱼为生,每天凌晨1点起床,4点钟就要将捕获的鱼送到市场去卖。住家船上的生活条件比较简陋——只能使用电瓶提供照明,因为无法使用空调,夏天格外闷热……令马明锁最担惊受怕的是每逢刮风下雨、风急浪高,驾船捕鱼不安全,但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出船。

2013年,国家启动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从那时起,一批批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开始上岸转产,马明锁也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我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什么技能。”起初,告别江水中熟悉的一切,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马明锁坦言心里还是挺担心的。上岸后不久,政府相关部门就组织渔民进行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刚开始,马明锁在工厂里上班,但常年的水上生活,让他不习惯工厂的生活。后来,马明锁和妻子搞起了螃蟹养殖,农技水产部门的技术员经常上门传授水产养殖经验。在空闲时间,马明锁夫妻俩还经常义务打捞江面的垃圾。马明锁说,自己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对这片江水感情深厚,自己的生活已经注定离不开长江。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实施,根据禁捕水域和渔政管理的需要,今年马明锁经过应聘选拔,担任胥坝乡的专职护渔员。他说,从担任护渔员的那一天起,自己生活方式发生了大转变,从一个捕鱼人变成一个护渔人了,不仅心情激动,而且深感责任重大。“长江禁渔势在必行,长江里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渔民的捕鱼数量也在减少,我小时候常见的一些鱼类,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马明锁告诉记者。

从捕鱼人到护渔人,马明锁的角色发生了改变,职责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老想着怎么捕鱼,现在都是在思考如何保护鱼。偷捕的人很狡猾,都是趁我们中午休息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下网、放地笼,但这些‘小把戏’逃不过我们的眼睛。”马明锁说,护渔员们都有几十年的经验,哪片区域是偷捕“重灾区”,哪个时间段是偷捕高发期,哪些“小记号”说明水下有渔网、地笼,护渔员们都很清楚并及时进行制止或者清理。

每天巡逻护渔的同时,马明锁和护渔队的其他同事还会将江面的垃圾打捞干净。“长江养育了渔民,现在实行十年禁渔,作为昔日的渔民到了自己回报长江的时候,要履行护渔员的责任,让母亲河变得更美更好。”马明锁坚定而又自豪地说。

新闻推荐

义安区农机总动力突破26万千瓦

本报讯(记者陈震)记者日前从义安区获悉,该区农机装备总量的快速增长,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截至2019年底该区农机总...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