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鱼郎”到“养鱼翁” 渔民刘来富退捕上岸谋发展小记

铜陵日报 2020-11-17 09:41 大字

■ 李炜 陈震

日前,义安区天门镇蟠龙村的养殖户刘来富扛起一大袋鱼饲料走向养殖水塘,随着他把饲料洒向水面,成群的鱼儿跃出水面争相抢食,场面热闹不已。2018年,义安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并于当年底完成全部63户专业渔民退捕转产。当时,渔民刘来富响应政策号召,成为第一批上岸渔民中的一员。

刘来富是土生土长的天门镇人,今年已经60岁了,从他的爷爷辈算起,家里三代一直在长江及青通河以打鱼为生。“早些年的鱼真多,只要选择好河段,把握好时机,一网下去,捞上近百斤不成问题。”刘来富一边投放鱼食,一边回忆着当年打鱼的生活。到了2000年以后,大伙捕鱼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但捕到的鱼却越来越少。

刘来富本以为这辈子也会跟父亲和爷爷一样,延续打鱼为生,但随着国家退捕政策的出台,他开始想着另谋出路。“国家提出这个政策,渔民都很理解,这些年来,大伙明显感觉到捕获到的鱼已经越来越少,父亲那一辈能捕到的常见鱼种,如今不少都成为稀缺品种,大伙也很痛心。”刘来富说。

前几年,刘来富都是以船为家且岸上无房。2014年,国家开始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在政府的帮助协调下,刘来富获得建房用的宅基地和4万元资金补贴,昔日漂泊长江的他终于住上了新楼房,开始岸上的新生活。2018年底,义安区完成了全部63户专业渔民退捕转产,并为退捕渔民发放了补助资金;同时,由政府全额出资,为退捕渔民每人每年按照3000元的标准参保,享受补贴时间15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刘来富和其他退捕渔民一样,上交了渔船和捕捞证。

“我们以前只会捕鱼,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上岸后我能做什么、靠什么生活?”这是刘来富和其他退捕渔民当时担心的事情。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刘来富继续在“渔”字上做起了文章。2019年,他在天门镇蟠龙村流转承包了10亩水面,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同时还经营起休闲垂钓,把自家房屋改造成农家乐饭店,做起了“渔家乐”。

“‘渔家乐’开了一年多,生意还不错,旺季的时候,一家人忙得团团转,年收入有四万多元。”刘来富说,现在的岸上生活比以前在长江上打鱼漂泊要好得多,对现在自己养殖+休闲垂钓+“渔家乐”这种多元化发展模式充满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新闻推荐

日夜巡查不放松 守护好一江碧水 胥坝乡精准做好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小记

■李炜陈震每天早晨,在长江胥坝乡的江面上总能看到这样一支特殊的团队:由7名护渔员组成的胥坝乡长江护渔队驾驶着一艘禁捕...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