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洗粉” 满满儿时味道

铜都晨刊 2020-11-06 10:05 大字

用纱布进行过滤漏浆。

洗好的山芋粉被掰成小块平摊晾晒。

■ 本报记者 陈燕飞 文/图

山芋粉,这是铜陵人很熟悉的名字。每到冬天,相信每个人儿时记忆里都会有山粉圆子烧肉的情结,尝上一口便让你觉出那是家的味道。过去,山芋粉常有,而肉不常有。山粉烧肉就是豪华配置,偶尔吃上一次,能够回味好久好久。现如今,肉常有,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山芋粉,却未必常见。

眼下,正是山芋收获的季节。为了能让大家品到“乡愁”,每年菊花怒放,秋冬交替之时,永泉农庄择几日晴天,请来上百位附近村民,用传统手艺洗山芋粉。

义安区钟鸣镇的洪球根和乔金娣,年轻时就会帮着母亲洗山芋粉。现如今,往日的平常事已然成了每到此时的一种仪式。

洪球根说,山芋首先要洗净去皮,如果不去皮,粉质就会杂,颜色便不会白。因山芋长在土里,表面多沟壑,泥沙不能清理干净,这时候就需要人工拿刀削去表皮,只为干净,这个过程最耗时间。

山芋削好,还得经过几轮清水的冲洗,随后碾成山芋渣。做好前期工作,洗山芋粉的重头戏这才开始。在一高处挂好一块四角吊起的纱布,洪球根和乔金娣舀起一瓢山芋渣料,放入纱布里,一边用清水冲洗,一边不停地摇晃纱布,山芋的淀粉混合着清水,化成缕缕白浆,从网眼间漏入一口大水缸中。经过一个晚上的沉淀,水粉自动分离,浆水蜕变成一整块洁白的膏状物。

第二天起出后,再次用清水筛洗沉淀。漫漫长夜,粉与水的分离正在悄悄继续。新的清晨,缸中的水再次变清。缸底的粉更加洁白。山芋完成了脱胎换骨,剩下的就交给阳光了。

倒掉大缸里的余水,将潮湿的山芋粉掰成一个个小块,在纱布上摊开晾晒,晒七八天的太阳,直到水分完全蒸发,就可以打包收藏,静待肉汁去升华它的朴实滋味。

过去,洗山芋粉,是农家人对生活的精心设计和美好规划,一碗肉烧山粉圆子是好日子的象征。山粉圆子入锅后,充分吸收红烧肉的汁液。有了肉汁嵌入,再撒上香葱提味,获得的就是口感和滋味的平衡。唇齿相互合作,让味蕾充分享受油润不腻,粘而不稠。

洪球根说,即使现在条件好了,但是儿女过年回来还总要吃山粉圆子,“他们觉得这就是家的味道,每年还让我给他们捎一些我自己做的山芋粉。”

永泉农庄营销经理钱元章说:“我们希望客人在吃到用传统手工做的山芋粉产品后,能够回味起小时候的味道。”

新闻推荐

弘扬传统美德 表彰“福星”“孝星”

本报讯(记者姜蕊)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丰富村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