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 义安区天门镇残疾人徐宗仁励志种姜连获丰收

铜陵日报 2020-09-21 08:54 大字

■ 同冀暄

“我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志气不能残!用我自己的双手,完全可以过上好生活!”说这话的,是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农民徐宗仁。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年,徐宗仁家的生姜年年丰收,种植白姜成了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他家种的6分姜田产了2500多斤白姜,价值3万多元。

今年62岁的徐宗仁自幼残疾,爱人江玉花也自幼身患慢性疾病。1990年,两个天生不幸但天性善良的人走到了一起。两年后,儿子降生,给这个特殊家庭带来了欢乐。由于爱人身体原因,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徐宗仁必须在家照料妻子、孩子,再加上自己行走不便,无法和村里其他人一样劳作,只能依靠残疾人低保、亲友帮助以及偶尔做些小工维持生计。在徐宗仁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病情渐渐好转,儿子也考上了市里的职业高中。一家人日子过得虽然艰辛,但幸福而温暖。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徐宗仁的儿子在18岁时突发意外,离开了人世,这对原本就不幸的俩口子无异于晴天霹雳。面对生活的不幸,徐宗仁也思考着自己的未来。怎么摆脱贫困,怎么支撑起这个家?“身残但志不能残!现在妻子身体好了,我要靠双手把家撑起来!”徐宗仁立下志向。

在好心人的资助下,2007年,徐宗仁在山下空地放养了3000只鸡,搞起了养殖。夫妻俩起早贪黑,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解决了生计问题。2010年,女儿的降生,给一家人带来了新的动力、新的希望。“养鸡勉强解决了生活问题,但风险太大,好的时候能赚到,不好的时候又亏了。我还要继续多找出路,拼命干、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徐宗仁探索起新的致富路。

前些年,徐宗仁在十里长冲水库下种起了白姜。“天门最出名的特产就是生姜,我家田就在长冲水库下面,山好水好,只要不怕苦,种的姜就不会比别人差!”徐宗仁立下志向,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践着自己的志向。

几年来,从姜阁育种、开姜垅,到种姜、田间养护、收获,他和妻子用心血和汗水养护着这一方姜田。

育种,他坚持用传统的姜阁培育正宗白姜种;开垅,他用一把锄头一锄一锄开挖;浇水,他一桶一桶担山泉水浇灌每一棵姜苗;施肥,他只用自家沤的有机肥……他用最传统方法呵护每一棵姜苗。传统方法种植白姜是辛苦活,对于徐宗仁夫妻来说,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劳。临近收获的时日,夫妻俩天天要劳作到凌晨3点多。

这两天刚收获了白姜,俩口子又开始忙活起来。“收了生姜田就空出来了,我把姜田翻一翻轮作点其它经济作物,这样既能多搞些收入,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来年能出更好的生姜。”徐宗仁边翻土边介绍道,“今年我们开始卖腌制好的成品生姜了,都是我和老伴用传统方法手工腌制的,味道绝对好。有人已经在我家预定了2000斤腌生姜了!”徐宗仁脸上洋溢着奋斗者的幸福。

新闻推荐

绽放在防汛一线的“铿锵玫瑰” 记义安区顺安镇先进村党总支书记汪利民

■本报记者陈震今年41岁的汪利民是一位女同志,今年防汛期间,她作为义安区顺安镇先进村党总支、村委会的主要负责人,24小时“...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