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醉美古村落 江村
江村小巷人家。
江村老宅前的老人们。
江村精美石雕。
江村村容地貌。
章丽 本报记者 陈燕飞 实习生 吴旻
说到古村落,很多人都会想到西递宏村等,其实在铜陵,也有着令人惊艳的古村落。江村,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
江村坐落在义安区天门镇西部,是天门镇板桥村的一个自然村,这是一个有着近600人口的古村落。村中的房子不少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建筑风格属于标准的皖南徽派建筑系列,是铜陵地区现存的一处规模较大的古代民居建筑群。
每一个古村落似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画面感,古朴而唯美。走进江村,村内道路在绿植的掩映下高低起伏、蜿蜒向前。一家家农舍错落有致,古民居则散布其中,赋闲的老人们坐在墙脚阴凉处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剥着玉米,如同这古村落一样,在岁月流淌中甘守着平静。
74岁的江扩生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这里是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记者跟随他的步履,走在磨得发光的青石板路上,宛如在一幅唯美的水墨画中游走,清新典雅的灰白色调泼洒出古村落悠久的岁月。
江村的居民大都姓江,家族历史源远流长。江扩生说,相传江村江氏属山东南兰陵萧氏萧衍后裔,在唐朝时姓萧。整个村子坐北朝南,建筑在一块前低后高的斜坡地形上。村前有一条终年流淌不息的小河绕村而过,村后则有三座小山环绕,分别叫大象山、狮子山和鲤鱼山,因这三座小山的形状有点像这些动物而得名。江扩生说,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村前有一条卧龙(指小河)看门护院,村后有大象、狮子保护村庄,中间就会有“鲤鱼跳龙门”,寓意这里的风水好,今后一定能出达官贵人。
江村村民建房以“分片划块”的方式建设,整个村庄分为一纵三横八大块,块与块之间有较宽的青石板路面,片与片之间有小巷道相连。漫步在江村,仿佛阅览着一部古老的历史。清一色的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外砖墙、内木隔的双层结构,门柱、门槛、屋内地面、天井等……浓郁的古老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江烺故居是江村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栋古民宅,建于明末清初,距今约260年历史,是典型的“四厢、两正”建筑。记者走进屋内,映入眼帘的是屋顶上方的天井,阳光透过天井洒向屋内,为这座百年老屋增添了生气。地面上有一个用来盛接雨水的天井池,天井池采用大青石砌成。屋内的分隔分全部采用木料制成,屋梁、木柱、墙板、门、窗等物采用百年以上的杉木制成。屋内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东西南北四个厢房。屋内的门、窗、柱、梁等处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
在江村古民居外墙上,记者看到许多青砖上都有手掌印,“这是江村人在制作青砖时留下的手印,为了证明自家窑厂制作的青砖质量好,砌上墙后就形成了一道别样的‘手印墙’,青砖上的‘手印墙’是我们江村古民居的最大特色。”江扩生说。
经过几百年风雨的侵袭,特别是经过上个世纪中叶的“十年浩劫”,如今的江村已经是遍体鳞伤。江扩生说,抗日战争前,江村还有明清时期古民居150多套。在上世纪70年代,村里许多富裕的人家,将旧民居拆去,取而代之的是建起了两层、三层现代化的小楼,现在古宅仅剩30余套。其中不少古民居已多年失修,屋内的木结构损坏严重,许多“三雕”作品被损坏。行走在江村,到处可见断垣残壁的古民居,被村民的现代建筑所包围着。在村边,记者看到有一套占地500多平方米、清朝乾隆年间建造的深宅大院,虽然外墙古韵犹存,但由于年久失修,屋顶已经坍塌,墙内长满了野草。
在和江扩生一路的闲谈中,记者得知,幸运的是,2019年6月,江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村民们也意识到古民居的价值和魅力,不再加以破坏,“这里的建筑有文化价值,记录着每一个朝代的历史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下来,保留住村里的古韵。”
本版图片均由过仕宁摄
新闻推荐
8月10日,义安区东联镇东埂村村民在家门口一家服装厂加工销往国内市场的一批服装。近年来,东联镇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积极引导...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