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做“CT”:变被动抢险为主动防治

铜陵日报 2020-07-27 10:43 大字

■ 钟昕 李莉

7月24日上午,在距离义安区九字湾防汛指挥分所不远的一处圩堤上,一群戴着草帽的红色身影正忙碌着。这是321地质队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堤坝做“CT”。

该队地灾防治与物化探研究所物探中心主任李剑从车里拿出一卷卷橘黄色电缆和一个个像“钢钎”似的金属电极,只见他和同事将电极按照既定线路钉入圩堤土体内,最后再将电缆接头连接到N2电法测量系统上。李剑介绍说,7月23日下午,321地质队的物探技术人员带着地质雷达、超高密度电法仪等专业物探设备来到东联圩九字湾段为堤体进行“体检”。

“物探技术人员操作的超高密度电法仪,是无损检测。它通过施加外部电场,分析地下电阻率的分布。没水光是土的地方,电阻率高,有渗漏通道有水流动的地方,电阻率就低,我们把低电阻率的地方找出来,很有可能就找到了渗透点的位置。”321地质队副总工程师罗传华告诉记者,电流在地下碰到的不同地质体,将导致测量电场相应发生改变。当启动与电缆连接的超高密度电法仪,就可以自动采集堤坝内部电阻率的分布数据。根据结果,可以“透视”坝体结构,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土层结合松散、管涌、渗流等隐患,和医学上、工业上的CT是一个原理。

义安区长江河道管理局局长查飞翔告诉记者,汛期以来,东联圩九字湾段发现了3处管涌且量非常大,为了有效排除这3处隐患,义安区东西大堤指挥分部邀请321地质队的地质专家利用物探法对该险工险段进行排查。通过对堤身做CT来发现问题,把堤身的渗漏通道查找到,精准施策、消除隐患。“下一步,我们会根据险情需要,对蛤蟆矶、柳洲一队的险工险段采取物探法排除隐患,确保东西联圩安全度汛。”查飞翔说道。

据了解,物探技术人员在堤坝可能发生险情之前,利用地质雷达、电法仪、超高密度电法仪探测,给大堤照“CT”,得到电阻率,再通过电脑分析,以此计算堤坝下面电阻率的分布情况,基本确定可能出现险情的位置。义安区防汛指挥部再按照探测扫描结果,协调组织水利专家会诊,快速锁定险情,拿出针对性的处置方案进行紧急施工,变被动抢险为主动防治。

新闻推荐

一位老水利专家的初心

■李莉钟昕“汛期高水位浸泡的堤防,巡堤查险最重要。没有处理不了的险情,只有未查出的险情最危险。应坚持24小时认真巡堤查...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