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港”里温暖如家 有吃有住有关爱 记者探访顺安中心小学防汛转移安置点
在顺安中心小学安置点的一间教室里,老夫妇俩向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报平安。
■ 本报记者 姜蕊 文/图
洪水来袭,家园被淹,一部分受灾群众选择投亲靠友,而对于那些生活拮据、子女在外,甚至没有亲友的困难群众而言,临时安置点成了他们最温暖的避风港。在义安区顺安中心小学,住着200余名受灾群众。7月13日,记者走近这群离开家园的人们,了解他们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
教室成了他们最温暖的“避风港”
上午10时许,记者赶到了顺安中心小学防汛转移安置点。教学楼前,义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姚朝旭与几位老人们聊着天。姚朝旭是该安置点的负责人。“我们安置点是本月9号开始启动的,安置对象主要是胥坝乡那边转移过来。目前安置了218人,年龄最大的98岁,最小的5岁,以老弱病残的居多,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占20%以上。”姚朝旭介绍道。
对于这些安置群众而言,这里的教室便是他们临时的家园。“这边挺好,你们不要牵挂我们。”一间教室里,老人吴秀珍将手机靠在老伴耳边,夫妇二人向电话那头的儿子报平安,“小儿子在武汉那边工作,没法回来,所以很关心我们现在的生活,我告诉他这里吃得好,住得也挺好。”吴秀珍说。
起居困难者有人照顾,孩子学习有人管
采访中,一些教室不时传来电视节目的声音,原来,该校利用每间教室的投影仪为群众播放老电影、黄梅戏、新闻等,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你现在想去上厕所吗?有啥需要跟我说啊!”在这些群众中,孙致保的身份比较特殊,既是安置对象,又是护工,承担着照顾该安置点几十位生活无法自理人员的起居饮食及大小便。“有时候背上背下比较累,但一想到大家都是受灾群众,我就想着要多多帮助他们。”孙致保说。
这些安置对象中,还有11名中小学生。在一间教室里,两名志愿者正在辅导小学生写寒假作业。“有他们在,我们不担心孩子学习会被落下了。”家长们纷纷感慨道。
严把安全关,保障群众吃得安心
中午11时30分,午餐时间,某定点餐饮企业送来了美味的饭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分发给每间教室的群众,大伙迫不及待地坐在各自的床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安置点的三餐专门定点了一家有资质的餐饮企业,我们每天征求老年人的意见,尽量烹制一些适合老年人口味和健康营养的菜肴。”姚朝旭介绍。“我们要求安置点首先要选择一家合适的供餐单位,按照集体供餐要求的标准提供餐食。”义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协调股股长章真友说,该局要求供餐单位把好进货关,餐饮操作要严格按照餐饮要求,对于每一餐都要按照要求留样。目前,该局已经对辖区内安置点的供餐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我们也安排了专人在每个安置点进行蹲守,严把安全关,从而保障安置点群众吃得安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汪有红)近期,321地质队启用GNSS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市义安区五峰村后山滑坡地质灾害。据了解,五峰村后山滑坡是一...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