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自然资源守卫者经济发展服务者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

铜陵日报 2020-06-13 10:39 大字

当前,铜陵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爬坡期、结构调整的攻坚期、积蓄后劲的关键期,作为全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担负着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提供坚实自然资源保障的重要职责。为此,我们必须聚焦全市“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理念,努力当好自然资源的守卫者、经济发展的服务者、群众权益的维护者、优化环境的践行者,勇当改革实践和促进铜陵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倾力抢抓机遇,用足用活自然资源领域新政策,全力将机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对标《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和省政府五部门出台的《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安徽铜陵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主动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谋化,主动对接,力争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优化铜陵城乡空间格局,建设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试验区。争取江北地区和澄英高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用地给予单列用地计划,推进“一江两岸”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和共享发展,确保铜陵市拥江发展战略贯彻实施。

强化规划引领,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推进城市建设拓展发展空间。一是加快构建高品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龙头,落实“多规合一”,整合各类空间管控手段,建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为支撑,统一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加快编制《铜陵市国土空间规划(2019年-2035年)》,统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谋划好铜陵市今后15年发展空间。二是高水平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按照“高、精、美、特”的要求,强化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提质工程。三是积极做好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从区域层面梳理并确定乡村适宜的发展路径与建设模式,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坚实基础。

统筹要素保障,精准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服务经济发展。聚焦产业发展,围绕抓好“六稳”促“六保”,持续深化自然资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施策,重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高资源要素保障质量和效益,全力稳定经济增长。一是加大指标争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落实年度新增耕地用地指标2500亩;主动做好省控计划的争取工作,对列入国家、省级的重大项目,积极跟踪服务,加快重点项目审批进度,保障项目及时落地。二是实施更加灵活的规划管控措施,支持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做好部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大项目局部规划调整工作,精准保障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等重大战略涉及的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用地需求。三是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引导鼓励沿江搬迁企业向开发园区、主导产业集聚。

坚持节约集约,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建设用地准入评价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建立存量土地利用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制度。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重点推进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促进土地二次开发利用。落实企业减负政策,调低工业用地出让竞买保证金和出让土地履约保证金,积极推行工业用地灵活供地方式,鼓励产业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方式供应,减轻企业用地成本和负担。指导帮助企业节地挖潜,鼓励支持工业企业通过内部用地整理、标准化厂房建设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促进低效闲置土地招商,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

推进绿色发展,落实生态保护修复责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及复垦工作,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林长制改革,以义安区天门镇董店林场等4个林长制改革示范项目为试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亮点,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铜陵样板。实施“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统筹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四项任务,完成人工造林1.21万亩、封山育林9000亩、退化林修复9400亩、森林抚育6.3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5个。抓好矿山山长制,编制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和市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加强全域内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动态监测、监管,充分发挥矿山恢复治理国补资金和省补资金效益,推进铜陵市长江10公里范围内38个废弃露天矿山241.11公顷治理修复工程。

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群众获得感,维护群众资源权益,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实施行政审批改革,做好行政职权事项精简工作,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落实“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实现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合一,进一步完善审批服务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审批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建设“互联网+不动产服务一体化平台”新模式,推行信息互通共享和业务集成,推进互联网与不动产登记深度融合,推动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持续开展“为企业服务、为项目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活动,坚持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做好项目建设前置审批服务,主动加强与项目建设审批部门协调配合,在项目规划用地预审选址报批、增减挂钩政策研究、计划指标使用执行、用地用林用矿等方面提前介入,在项目立项、审批、建设等环节上,推行“联审联办”制度,提供全程服务。

新闻推荐

国宝路上“闲逛” 交警及时保护

本报讯(记者吴彬)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鹰嘴龟在马路上“闲逛”,被市公安局义安分局交管大队正在执勤的辅警发现。交警...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