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家黄庭坚后裔在铜陵?

合肥晚报 2020-06-08 00:58 大字

○铜陵天井湖畔黄庭坚与苏东坡雕像

○据说是黄庭坚自画像的石碑

○黄庭坚

说到黄庭坚,不少人都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因为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所以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但你可能不知道的,就是这样一位大家,却和我们安徽铜陵有着不解之缘。

黄庭坚的几次铜陵之行

黄庭坚第一次结缘铜陵,可以用擦肩而过这个词来形容。

据史料载,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时年35岁的黄庭坚“罢北京学官任,赴吏部,改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在赴任途中,黄庭坚乘船从扬州逆流而上,船行至铜陵江段时,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船只无法行走,黄庭坚只得令船工泊岸避险,这一泊就是两天两夜。

困在铜陵岸边的船中,黄庭坚无以打发时间,便由着思绪纷飞。彼时,正是北宋改革和守旧势力交锋正炽的当口,王安石派和司马光派的相互攻击已达刀刀见血的程度,黄庭坚从自然界的风雨波涛,联想到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写成《阻风铜陵》一首:“顿舟古铜官,昼夜风雨黑。洪波漰奔去,天地无限隔。船人谨维笮,何暇思挂席。凭江裂嵌空,中有暗水滴……”全诗一共二十四句,表面上是写狂风、暴雨、巨浪、鱼,实则借喻自己虽然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浪,最终也难免落得像鱼那样被人烹食的下场。第三天,风雨停歇,黄庭坚带着满腹惆怅离开了铜陵。

五年后的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黄庭坚应召回京主编《神宗实录》。这年5月,他从九江乘船南下,当船再一次来到铜陵江面时,他想起五年前滞留铜陵的情景,而这次回京心情大不相同,又赶上天公作美,一派阳光明媚,他便决定在铜陵多逗留几日。黄庭坚令船工将船撑进了玉带河(玉带河,东起天井湖闸口,西至余家桥长江口,全长约两华里,紧靠铜陵县城南侧),河堤的北面是一片沼泽,生长着芦苇和其他一些水生植物。上些岁数的铜陵人都知道,铜陵八景之一的“县河晚泊”指的就是玉带河。不过,现在“县河晚泊”的那条玉带河已经不在了。

船刚进玉带河,黄庭坚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苏轼。苏轼比黄庭坚年长九岁,黄庭坚以师事苏轼。两人不仅有很深的翰墨情谊,而且政治信仰也颇为相近。异地遇至交,黄庭坚喜不自禁。次日,二人携手来到铜陵县城,寻得城东有一乡贤——陈公园主。陈公园是当时已故的北宋林学家陈翥的从叔父陈陟的私人别墅,园内留有大量陈翥的墨宝、书籍。陈公园主非常仰慕苏黄二人的文采和人品,热情招待并邀请二人入住陈公园。

面对铜官山、五松山和天井湖的瑰丽景色,面对陈公园主的美酒、佳肴,黄庭坚和亦师亦友的苏轼诗兴勃发,你来我往,互相酬唱于陈公园,成了轰动当时文坛的一件盛事。我们在《陈公学堂诗——山谷咏》中看到黄庭坚留下的诗作:“千里相知隐逸园,羡君名重翰林仙。自惭妙点朱衣列,独惜真儒绿野贤。默契诗书新日月,趣遗桃李旧山川。须知樽酒无情曲,恨极相逢十年前。”

两次铜陵之行,特别是第二次和苏轼同游陈公园,在黄庭坚的脑海里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在那样一个政治背景下,与世无争的铜陵显得很恬静,算得上是个山好水好人更好的去处。以至于他在晚年竟然三度来铜陵。

黄庭坚儿子举家定居铜陵?

关于黄庭坚的子嗣,历史上说法不一,有说其只有独子黄相;有说他有一子(相)一女(睦),也有说他有两子(相、聪)等。而据黄庭坚在铜陵的二十六世孙黄百新说,黄庭坚有三子,分别为黄朴、黄相、黄棿。

在黄百新提供的《五松黄氏宗谱》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次子相)见当时谗人高张,仕途多舛,遂去桑梓,而隐于铜之陈公园隅,啸傲山水,置有产业,仅供衣食。”在那个新旧势力不停交火的时代,黄庭坚意识到自己的政治前途凶多吉少,便想到了江西老家的三个儿子,于是趁太平州免职期间,黄庭坚回到了修水。这时,次子黄相向父亲表示换个环境生活的想法。黄庭坚觉得换个地方也好。这时他想到了铜陵。随后,黄庭坚决定带着儿子黄相来铜陵“探探路”。

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黄庭坚、黄相从修水出发,长途跋涉来到铜陵,他们再次来到陈公园。在陈公园主的介绍下,他们详细了解了铜陵的风土人情。当陈公园主得知黄相要来铜陵落户,非常高兴,帮助黄家选定了城东枫树墩落脚。此地毗邻天井湖,距离陈公园也不远,坐北朝南,地形不错,后面有个小山护着,前面有块开阔地,是块风水宝地。几天之后,黄庭坚一行谢别了陈公园主,逆水而上,回到修水。黄相也接受了父亲的安排,回到修水后,变卖了田地房产,携带妻儿来到铜陵,在天井湖畔的枫树墩,购买田产,建造家宅,并买下天井湖,易名“黄塘”,人称“黄家塘”。

关于“黄家塘”,黄百新等人还跟我们说起了一段传奇故事。

黄家以重金买下天井湖后,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黄相在铜陵出生的小孙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娶妻陈氏。这位黄相刚过门的孙媳妇,擅绣花。有一年冬天,家里晒冻米籽,叫孙媳妇看着,别被麻雀糟蹋了。孙媳妇为了一心绣花,就随便找出一张写满字的纸来,用线穿好,系在竹竿上,风来纸动,以此驱赶麻雀。这时,来了个摇大鼓的货郎,孙媳妇见各色绣花丝线煞是好看,就挑选了几支,问要多少钱。货郎直盯着那张赶麻雀的纸说:“你把那张纸给我就不要钱了。”孙媳妇没在意:“拿去好了。”

一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黄家人惊奇地发现,邻村的本地户张家在黄家塘车水捉鱼。过去质问,张家人说:“这塘是我们家的!”“笑话,谁不知道这塘叫黄家塘啊!”“你们已把塘抵押了,契约都在我们家。”

原来那个货郎是外地人,入赘到张家,他见到黄家孙媳妇赶麻雀的纸是购买天井湖的契约,就骗了去。陈氏一直蒙在鼓里,而黄家家里男人也不明就里。于是,黄家将张家告到县衙。县太爷一问,黄家有人证,张家有物证。糊涂县太爷无法判定,就想了一个歪招:令衙役找来铁匠,将炭炉、风箱抬到了大堂,用一块大铁板放在上面烧红,谁家有人赤脚从烧红的铁板上走过去,天井湖就归谁家。张家马上叫来一老者,赤脚走过通红的铁板,黄家输了官司,丢了黄家塘。事后,黄家打听得知,张家是用十两银子买来一个老乞丐,并让老乞丐在脚底抹上东西才赢得官司。

铜陵有支黄氏后裔

今天来看,这个故事的真伪已无从考证了,但到了黄相八世孙黄以信时,黄家倒是真的离开了枫树墩,迁到今天的西湖镇垄冈,并在这里过上了渔、樵、耕、读的安稳日子。

而按照《五松黄氏宗谱》的记载,从当初黄相在父亲黄庭坚的安排下迁居铜陵,至今已近千年。而黄氏后裔在铜陵也繁衍了32代,3000多户,人口过万。不过,当地黄氏后裔告诉我们,自黄相之后,黄氏子孙远离政治,坚决不走仕途,但却坚持耕读传家,到了明末清初,黄氏已成铜陵县的名门望族,和章、查、朱并称“铜陵县北门外四大姓”。

只是在十八世纪中叶,远离仕途的黄氏再次回到政治中来。黄庭坚十九世孙黄思鳌,立志为仕,重振家声,官至武略骑尉(清代官名,正六品)。黄思鳌的第四个儿子黄炳炎也作了庐州头尉(清代官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这父子二人后来告老还乡,置产业,建学堂,还在铜陵县城至太平街之间的大路旁建造了“黄家亭”,供来往行人歇脚。□江晏 程堂义

新闻推荐

小喇叭宣传秸秆禁烧

79岁的李可海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小喇叭来回播放,向村民宣传秸秆禁烧的政策。小麦被收割后,粉碎的秸秆随之洒进田里。5...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