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真好
□叶荫棠
最近老三班的学生聚会, 我有幸也收到了邀请。从我接电话的那一刻起,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一九七三年的秋天,我接手了这届初中班。那时,小学都附设初中班。我与这个班级五十多名同学同呼吸共命运,相处了三年多,一直到一九七七年春天,才把他们送进了高中。
那时候,学校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多。记得一九七六年九月份,老三班被学校安排到人民化工厂学工,由于学生表现好,被工厂留下值夜班,学生积极性很高,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初中三年,学军活动进行了两次。当时学校归有色运输部代管。男生们背着运输部借来的步枪,一个个神采飞扬,昂首挺胸,步行到大通。第二次学军,是人人背着背包步行到钟鸣镇的泉栏村。学生自己到钟鸣街采购食品,自己做菜煮饭。晚上借宿在社员家里,地面垫上稻草,打开被子睡觉。还没睡到半夜,起床的号令响了,大家匆匆卷起铺盖,打好背包,排着队伍,顶着星光,唱着革命歌曲前进。
最难忘的是一九七六年的元旦联欢大会。为了迎接联欢会,我决定组织学生学唱《长征组歌》,准备联欢会上演出。我是个五音不全的人,为了学唱长征组歌,我请音乐老师教唱,还发动学生,从铜矿借来了磁带和录音机。演出时,每位同学穿上崭新的蓝色工作服,排成四排梯队。还有两位同学领诵。当“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的歌声响起时,全场掌声雷鸣,老三班同学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成为他们回忆学校生活的经典话题。
虽然活动多,但更多的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的。每个星期有几节书法课,很受学生欢迎。为了上好书法课,我用粉笔在小黑板上画好米字格,再在格子上用楷书体写好几个字。上课时,把小黑板拎到教室指导写字,有时,还坐到学生座位,写上几笔,算作示范。我还一边巡视,一边用红笔画圈。学生很高兴,比赛谁的红圈多。
为了培养学生读报听广播的兴趣,我每节语文课前抽点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新闻讲一讲,并且说点看法。这种做法,受到学生的欢迎。现在想来,这不就是时下流行的“文化早餐”吗?
三年多的时光,发生了多少事情啊!我努力回忆着,同学们青春的面孔,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姓名 在我耳畔回响。
盼望着,盼望着,聚会的时间到了。当我一看到久违的同学们,马上就叫出了他们的姓名。毕竟是三年多的师生情啊,怎么能忘记呢!同学们一边同我握手,一边向我问好。我端详着他们的脸庞,虽然有了皱纹,但每张脸上写满了幸福,写满了成功,也写满了快乐。虽然他们经历颇坎坷,但是他们是幸运的,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他们都有幸福的家庭,他们的子女大多数接受了高等教育,实现了父辈的期望。还有不少男生女生,成为了爷爷奶奶辈。看到他们都成了爷爷奶奶,心想我们怎么不老呢?
这次聚会是老三班副班长发起的,他毕业于一所军事院校。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率部在老山前线,浴血奋战,为保卫边疆的安宁,立下赫赫战功,后转业到公安战线。
在酒席上,大家一边品酒,一边畅谈。校园生活是他们永恒的话题。一位曾参过军的同学说:“老师,当年我参军临行前,你送我一个笔记本,你在扉页上写了两句话,同心同德干四化,跃马横枪保国防。这两句话开头两个字,正好是我的名字。”这件事我早已没有印象了,一点也记不起来了。同学们就是这样,他们把老师对他们的好,记着一辈子,把老师不好的东西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学生可爱的地方,也是当老师快乐的地方。
热心的同学,马上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取名为老三班。不一会功夫,手机上晒出了许多相片,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其中一位女警官引人注目,她身材高挑英姿勃勃。她是一位男同学的女儿,毕业于公安大学。我向这位同学表示祝贺。老三班的同学,由于年代的局限,上大学的屈指可数。虽然他们学历不高,但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他们又培养了优秀的下一代。这是令人欣慰的!我想,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人吗?
在酒席上,老三班的班长,中国海洋大学的硕导,掏出了口琴吹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随着琴声的节奏,许多同学击掌呼应。
回来后,我在老三班的群里发了一首小诗:板栗山下/黑砂河畔/有一个群体/叫老三班/教室虽然破旧/却书声琅琅/瀚墨飘香/长征组歌嘹亮/拾废铁,摘茶叶/化工厂里值夜班/历练青春/绿茵场上逞豪强/青春如鲜花绽放/每个人都创造了辉煌/岁月匆匆,不经意/膝下儿孙满堂/曲已散,人已醉/人各东西/道声珍重/春雪纷纷扬。
当老师真好!
当好老师更好!
新闻推荐
暑假干什么呢?看电影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啦!今年暑假热映的《狮子王》《银河补习班》《哪吒》,相信很多人一定都看过了吧!8月12...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