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变脸”见证时代变迁
□ 王月永
作为一名教师,说到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的变化,最深的感受就是教室的变化。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我在当时的铜陵县朱村草堂小学就读,小学就在村子中间,教室内除了一块挂在墙上的黑板,就是几块搁在土基上的木板,也就是我们的课桌。上课的时候,老师的教具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另加一根木棒。老师教学的方式主要依靠口授,容易的知识我们能听懂,难的知识我们就只能瞪着眼望着老师。老师也不知道我们是否弄懂了,就一个劲地讲,讲到口干舌燥直到下课。
到了初中以后,教室比小学要大一些,那时我们每人都有一张木头课桌。上课的时候,老师教具还是一支粉笔和一本书。唯一见到的电器就是英语老师给我们学英语用的录音机。那时,我们每上英语课的时候,都要对着录音机看上半天。
上完初中,我考上了铜陵师范,经过三年的师范学习,1998年我被分到了当时的铜陵县朱村附近的一所村小学教书。这时的家乡小学不仅校舍变新了,而且教室内的教具发生了质的变化。别的不说,就单单一个投影仪,就让我激动了半天。
当时我们把投影仪当成宝贝,认真制作幻灯片,那时候的投影仪是老式投影仪,需要我们课前将教学内容写到胶片上,然后再投到墙上或屏幕上,因为可以根据上课进度出示相应内容,所以学生学得特别认真教学效果相当不错。投影仪的使用,大大改善了教学条件,使得课堂有了现代设备,是教学的一个可喜的进步。不过,由于投影仪数量有限,我们学校只有一台,一星期也只能用上几节课,每堂课都能用上是不现实的。
后来,随着铜陵市对教育的不断投入,由最初的一台投影仪逐渐变为一个班上一台投影仪,所以我几乎每堂课都能使用幻灯片进行教学,不再为没有投影仪而发愁了,课堂上教学内容丰富了许多,教学进度也加快了。
正是投影仪的普遍使用,小学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由于教学出色,2008年我被调到天门镇朱村中心小学任教。当时朱村中心小学已花了几万元购买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在一个专门的大教室里供教师教学使用。
多媒体教学,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可以上网搜集资料,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教学有声有色,师生互动异常热烈,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浓厚。
如今,铜陵市先后又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即“班班通”工程。自从有了“班班通”后,传统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课堂上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了,而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纸质书本与电子资源相互补充,学生学习的视野更为开阔,教师教学的方法更为新颖。现如今,政府还投入资金,开设了在线课堂,让村小学和教学点也能享受与中心小学同样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铜陵均衡教育正向更高目标迈进。
自我来到义安区实验小学工作后,我再一次惊喜地发现,义安区实验小学不仅有了“班班通”,还有更为先进的录播室,录播系统可以把现场摄录的视频、音频、电子设备的图像信号进行整合同步录制,生成标准化的流媒体文件,用来对外直播、存储、后期编辑、点播。设备更为先进,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这些年,我亲身体验着教室内、课堂上的不断变化,这不仅是教育的变化,更是祖国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闻推荐
路政人员将倾斜的路杆扶正。■本报记者陈燕飞文/图8月,酷暑难耐。如果说哪个职业和炙热的地面接触最多?公路路政人员就是其...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