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四姐: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女游击队长”

铜陵日报 2019-06-07 06:28 大字

■本报记者 张久愿

看过电影《渡江侦察记》的朋友都对里面游击队长刘四姐撑着竹竿飞身一跃上船的潇洒身姿印象深刻。这一艺术形象的原型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皖南铜青南游击队交通联络员刘四姐烈士。

来到义安区顺安镇城山村,沿着百十步的台阶一路走到半山腰,就看到了刘四姐的墓地。这里青山环绕,苍松作伴,静谧安详。“我是听着刘四姐的故事长大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城山村人,60岁的原城山小学的校长王小银对记者说。如今,修葺一新的墓地庄严整洁,每年都吸引着游客来此瞻仰祭扫。

1912年5月,刘四姐出生于无为县一个极其贫苦的农民家庭,3岁时父母相继过世,12岁随三哥来到顺安城山铺落户。迫于生计,刘四姐小小年纪给别人家当了童养媳,自幼饱尝了世道的艰难、人间的辛酸,也在她稚嫩的心灵里萌生出翻身求解放的渴望。

抗日战争后期,铜陵已成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革命热潮如火如荼。刘四姐深受感染,毅然于1943年参加了革命,并担任乡妇抗会主任。她不分昼夜地动员村里群众参加抗租抗税斗争,给新四军战士纳军鞋、补军衣,还冒着生命危险给新四军送水送饭送弹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皖南新四军部队奉命北撤。刘四姐根据上级指示留在皖南,就地隐蔽,坚持游击斗争。其时,逃亡地主和国民党军队进入铜陵,开始反攻倒算,大肆“清剿”。刘四姐由于身份暴露,于是到南陵县投靠一位老大娘,给她种田砍柴、烧锅做饭,藉以掩护自己。

1946年秋,刘四姐听说有一批新四军指战员重返皖南打游击,就到处打听消息,终于找到铜青南游击队,并一再要求把她留在部队里。这样,刘四姐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女游击队员。在游击队中,刘四姐主要担负炊事员兼做交通联络工作,她胆大心细,常常夜里出去工作,而且独来独往。有时,她赴各联络站传送党的文件、指示及中共皖南地委出版的《黄山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秘密发动群众;有时,她替游击队侦察敌情、传递情报。工作中,她不时会遇到危险。但她每每凭着自己的机智与老百姓的掩护,化险为夷。

1947年8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铜青南游击队趁此大好形势,充分发动群众,开辟新区,扩大武装。根据中共铜青南工委书记陈尚和的指示,刘四姐和赵光余等同志回到铜陵城山铺一带活动。当年12月31日,他们会同徐世达、赵彪带领的游击队准备去铜青南工委驻地茗山冲过元旦。时至夜深,部队即在茗山东边的杨树冲宿营。不料拂晓时,遭到国民党部队和伪青阳县保安团的联合“清剿”。在敌强我弱、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游击队员们边打边撤,分散转移。刘四姐隐蔽在山坡边的一个大柴堆中。搜山的敌人军犬发觉柴草异样,狂吠不止。敌人向柴草堆开枪射击,子弹穿透了刘四姐大腿动脉,刘四姐终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

刘四姐是铜陵革命斗争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英烈,她出身贫苦,革命意志坚定,《渡江侦察记》是一部反映江南游击队配合解放大军渡江的故事影片,影片中的女游击队长就是借用了刘四姐的名字、生活原型和部分英雄事迹,塑造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女游击队长的形象。

新闻推荐

聚焦“看病贵看病难”铜陵市今年推动 11项医改举措实施

本报讯(记者刘洋)5月30日上午,市卫健委召开新闻通气会,解读2019年铜陵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今年铜陵市...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