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里的秸秆去哪了

铜都晨刊 2019-06-06 09:28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陈燕飞)秸秆与果实总是相伴而生,每年丰收季也是大量产生农作物秸秆的时候。据统计,铜陵市每年可回收秸秆总量约有109万吨,在国家明令禁止焚烧秸秆的背景下,刚刚过去的夏收,田地里的这些秸秆都去哪了?6月4日,记者了解到,随着人们对秸秆的了解,秸秆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凸显,如今秸秆不再被烧,而是变成可以换钱的“宝贝”。

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6月4日,义安区西联镇加兴村的一片麦田里,一台打捆机正在麦田里往来穿梭,将收割后麦田里的秸秆截断,随后自动压缩捆扎成一只只长方形的草包。秸秆回收企业铜陵凤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孔吉介绍,公司目前共购置了3台打捆机,每天可以处理四十亩地的秸秆,预计今年将回收利用1000多吨秸秆。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是秸秆综合利用的起点。这些被收集储存起来的秸秆,其中有一部分被转运到位于钟鸣镇的安徽皖江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家专门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企业,生物质燃料年产量约3万吨。4日中午,在安徽皖江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堆放场里堆放着大量的油菜秸秆,一台秸秆装载机夹起油菜秸秆放入粉碎机破碎,再经过高温烘干、挤压造粒等环节后,秸秆就变成了一个个短条状褐色物体——生物质燃料。

公司负责人李祥介绍,这种生物质燃料环保清洁,是能源的再利用,“过去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也浪费资源。现在在秸秆收获的季节,我们鼓励农民将秸秆送到企业来,我们会以每吨300多元的价格收购,对我们企业的原材料是一种补充,也给农户增加了效益,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义安区能源项目办主任房月华介绍,过去,秸秆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村民用它来烧火做饭、饲喂牲畜。后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秸秆在农村逐渐成了无处堆放的垃圾。如今,随着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工业原料化以及能源化“五化”利用,秸秆正在变废为宝,“秸秆通过收储、破碎、加工成型为生物质燃料,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增加了农户的收益,也提高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这是能源化利用的一种方式。”房月华介绍,义安区农作物秸秆每年可收集量约1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0.4%,其中产业化利用率达到32.0%,能源化利用率达到20.1%。

据悉,2018年,全市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总量96.9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88.86%。2019年,全市将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以及继续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大力发展秸秆产业化利用,做好秸秆收储运体系建立和服务工作。

新闻推荐

“快乐三点半”让更多孩子动起来

孩子们打跆拳道。孩子们在练武术操。5月24日下午放学后,义安区实验小学操场上,练武术操、打跆拳道、跳绳、踢足球的孩子们,...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