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妹一家三口患精神残疾 七旬“老姐夫”多年悉心照料
■本报记者 方盼亮
年过七旬,身体有恙,本可以在子女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却放心不下患有精神疾病的“妹妹”一家三口,时常骑行数十公里前去乡下看望照顾,多年来,不厌其烦,风雨无阻。在官塘社区翠竹苑小区和钟鸣镇水村两地,提起吴定华照顾姨妹和外甥的事迹,人们总是交口称赞。
当记者在翠竹苑小区一间40来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见到吴定华时,他刚从菜市场回来不久,狭窄的厨房里堆满了油米和果蔬。今年72岁的吴定华老人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第二天要送去妹妹家中的。
吴定华口中的妹妹其实是他的姨妹姚素霞,今年53岁,自小患有精神残疾。两年前,她的丈夫因病过世,一直和两个同样患有二级精神和智力残疾的儿子生活在钟鸣镇水村。
从翠竹苑到水村有40多公里,吴定华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要去两次,骑着他的电动车,带着大包小包的一车货物,除了油米果蔬等食物,还有牙膏、牙刷、卫生纸等一些生活用品。吴定华说,原本他是想坐公交去的,只是每次要带的东西都比较多,年纪大了,上下车拎不动,也不方便,只好专门买了辆电动车。
吴定华每次从家出门前,老伴姚素云都要用一个小袋把七八种药品装好揣进他口袋,一再嘱咐他要记得按时吃药,骑车要慢些,过去干活别累着。“骑车过去要2个多小时,老头子又有轻微脑梗,心脏还做过搭桥手术,每次他过去我都不放心,想跟着一起去,可是要带的东西多,车上有时坐不下,只好让他一个人过去。”姚素云说,她和吴定华是再婚重组家庭,但吴定华一直把她的兄弟姐妹当作他自己的家人,两人结婚几十年来,他对老三姚素霞一家都十分照顾,特别是妹夫在2017年过世后,他更是承担起照顾他们一家三口的重任,从来没有过半句怨言。
三个精神有残疾的人生活在一起,家中糟糕的情况可想而知。每次吴定华来到姚素霞家中时,眼前常常是一片狼藉,衣服鞋袜扔得到处都是,用过的碗碟堆满水池。当把衣服清洗干净,屋内收拾整洁,大半天时间便过去了,来不及休息,累得直喘气的吴定华又要开始给他们准备晚饭。
虽说是晚饭,但吴定华却要准备很久,因为除了当天晚上的一餐,他还得给他们烧好后面两三天的饭菜,“做好了,放进冰箱存放着,等我走后,他们自己热一下就可以吃。”
一周两次,每次待一两天,吴定华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水村照顾姨妹一家三口。而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生活,吴定华还为他们添置了冰箱、电视机等家电。
“一家三口都有精神疾病,还那么远,你老两口自己身体也不好,又没什么收入,怎么照顾得过来?还不如把他们送到福利机构去。”看着吴定华每次顶着花白的头发带着一电动车的东西骑车时,好心的邻居劝说道。可是吴定华不同意,“送到那里能有自己照顾得好吗?不行就把他们接自己家里来。”
吴定华这么说着,也是这么干的。每次听天气预报,知道会有长期的恶劣天气时,吴定华都把这一家三口接到自己家中来照应。除了沙发,睡觉前再用门板临时搭一张床,客厅便挤满了。怕他们睡不好,吴定华一开始晚上还要出来看一看,等看到他们都熟睡了才放心。
其实熟悉吴定华家里情况的人都知道,老两口都是普通的退休工人,身体也不好,两个人现在的退休工资加起来,一个月也只有三四千元,但用在姨妹一家三口身上的生活费用基本都要两三千元。
“老话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虽然不是我亲妹妹,但老伴却是她亲大姐。再怎么样,我们也不能看着他们母子三人孤苦无依。只要还能跑得动,就一直照应下去。”吴定华坚定地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震肖红余)为进一步改善铁路沿线环境,提升城市对外形象,义安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取得...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