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传承, 让太平烧饼香飘万家
查全胜正在进行制作太平烧饼的一个重要环节——推酥。
■ 本报记者 姜蕊 文/图
“闻一闻垂涎欲滴,尝一尝酥脆爽口。”元宵节刚过,义安区西联镇的小章踏上了离家在外奔波的征程。不过无论走到哪,他总会想念家乡的味道,特别是那酥黄香脆的太平烧饼。2月26日,太平老街上的查全胜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作坊里做着太平烧饼。食品桶里存放着当天刚做好的十多袋烧饼,其中就有准备发往广东寄给小章的那份。
兴趣与情怀,
接下父亲的接力棒
26日上午9时许,记者赶到位于义安区西联镇太平老街上的查记太平烧饼店,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坐在门前,这位老者正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烧饼制作技艺传承人查全胜的父亲。“父亲是我的师傅,若不是他,我也做不成今天的太平烧饼。”查全胜介绍说,30多年前,他的父亲跟着一位老师傅学做太平烧饼,父亲全身心专注于200多年历史的太平烧饼的制作精髓。
后来,父亲在老街上开了一家手工作坊,从查全胜记事起,他家烧饼店的生意就红红火火。“二十几岁时,我曾在外打工过一段时间,在外奔波的日子并不好过,心里总惦记着家人,我对做烧饼又比较感兴趣,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回家跟父亲学做烧饼。”查全胜回忆说,回家跟父亲学做了几年,后来父亲患病,他便成了店里的大师傅。
慢工出细活,传统手工怠慢不得
为了做好大师傅,接好父亲的这一棒,查全胜对于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懈怠。“烧饼的整个制作流程环环相扣,少一环都做不好。”查全胜一边制作一边介绍说,制作烧饼的面团是头一晚醒发的,再将食用碱均匀地和在面团里,接着便是至关重要的一道环节了,“烧饼好不好就要看这一层油酥了。”查全胜将白面上加上一层黄色的酥油,小心翼翼地用手均匀地铺洒在面皮上。大约十来分钟后,查全胜将铺好的面团放到另一个台面上,他的爱人随即将面团捏成一个个均匀等分的小剂子,然后再将小剂子粘上芝麻后揉搓成型,放进烤箱。
正当记者以为到这一环节就大功告成时,查全胜摇摇头说,“做好太平烧饼的两大秘诀是推酥和火候,烤箱的火太大,时间长了,容易烤焦。所以从烤箱出来的烧饼只是半成品。”查全胜指着已经成型的烧饼说,傍晚时分,他们会将这些半成品铺在老式烤炉中,小火慢烤,大约到第二天凌晨2时许的时候,太平烧饼才算真正出炉。
保护与传承,
让“太平烧饼”走得更远
“因为比较费工夫,我们的人手又有限,所以每天最多也就做2000多个。”查全胜介绍说,由于数量有限,几乎每天都供不应求。“很多时候都要提前预订,特别是过年前后,还没做就已经被一些相熟的老顾客订购一空了。”查全胜介绍说,即便到了正月里,也有不少外出打工的老乡从外地通过打电话或发微信的形式预订烧饼,然后查全胜再将相应数量的烧饼邮寄给对方。
“这些年来,太平烧饼一直都是远近闻名的铜陵特产,掌握这门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和爱人也在想方设法将这门手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查全胜介绍说,下一步他们打算将店面规模扩大,让太平烧饼不再局限于作坊制作,他们要规模化,更要规范化,“希望太平烧饼能够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喜爱咱们的太平烧饼。”查全胜同时也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这门手艺,从而更好地保留和传承这门传统技艺,“毕竟太平烧饼不是我一人的,而是大家的。”查全胜说。
新闻推荐
2月19日,义安区五松镇万鸡山社区志愿者为社区老人送去元宵等慰问品。连日来,义安区五松镇万鸡山社区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让...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