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渡口父子兵

铜都晨刊 2019-02-15 09:44 大字

洪成兵正在开船。

洪洋在轮机室检查设备。

■ 本报记者 陈燕飞 文/图

一声汽笛响彻江面,伴随着水面被击碎的声响,洪成兵在渡船驾驶室开航,这样的动作洪成兵日复一日做了30年。

2月13日,记者来到义安区老洲渡口,细雨霏霏,长江渡口寒风凛冽,乘客们疾步向渡船走去,有打伞步行的,有骑电动车的,有开私家车的,想到达江对岸,乘客们往来全靠着渡船。

老洲渡口是老洲乡居民进出老洲的水上通道,老洲乡总人口在1.5万人左右,一直以来,洲上居民都是通过乘坐渡船来往于老洲和县城中心区。春节期间,渡口格外繁忙。

今年51岁的洪成兵于1990年成为老洲渡口的渡工,每天往返于两岸,今年刚好30年。“我从小就在船上当水手,比较熟悉,也没有其他的手艺,就自然地留在船上开船。”洪成兵不善言辞,但是谈到这份职业,一种自豪感全写在脸上,在他眼里,这份工作虽然辛苦,收入一般,“看着老百姓每天在我的船上安全到达对岸,大家还比较认可我,我觉得蛮骄傲的。”

渡口是连接老洲和外界的必经之路,居民每天早出晚归务农赶集,洪成兵也就跟着起早贪黑,“平时每天过江有三四千人次,高峰的时候能达到上万人次,车辆上千车次。”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过后,一直到现在是渡口最忙碌的时候,每天排队上船的人和车熙熙攘攘挤在渡口,洪成兵和同事们一趟趟来回接送,片刻也闲不下来,忙得吃中午饭都要计算时间。

几十年来,洪成兵开着船在渡口来来回回,来往的人在船上留下欢声笑语,洪成兵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圆规,不管坐船的人多还是少,他始终立在老洲渡口。

“渡口就和大路一样不能断了,即使过年也要守在渡口,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几乎没怎么在家过过年。”洪成兵说,他们共有3个驾驶员,是上二休一。按照规章制度,上班的2天里必须一直待在渡口,不能回家,“虽然晚上不开船,但是必须留下来值班,防止有突发情况。”

洪成兵的家离渡口只有一公里远,骑车来回只要一刻钟,可是上班时间从来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除夕夜也不例外。今年大年三十刚好是洪成兵上班,一公里外的家,妻子和儿子两个人吃着年夜饭,洪成兵一个人在老洲船舶站守岁,“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习惯了。”

同样习惯的还有洪成兵的儿子洪洋,“从我记事起,爸爸几乎天天在船上,很少回家,过年就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吃年夜饭。”走进渡船甲板下面的轮机室,人对面讲话都听不清。轮机员洪洋在巡视所有机器的运行状况,这位28岁的小伙子来到渡船上上班只有4个月,正在经历他的第一个春运。此前,洪洋在企业上过班,但是最终选择了和父亲一样,在渡船上工作,“也是受我爸爸影响选择这个行业,小时候常在船上玩,感觉特别熟悉。”

从小看着父亲的辛苦,洪洋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苦,总归要有人去干。”对于江心洲的老百姓来说,渡船仍然是大家离不开的日常出行方式。

洪成兵说,只要大家还从这里过,他就不会离开这个渡口。

新闻推荐

乡村“春晚”乐乡民 文化村里闹新春

钟仓村腰鼓队表演腰鼓《中国范》。本报讯(记者路璐文/图)村民不用出门、不需等电视,就在家门口看了一场送上门的“猪年春晚...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