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下的交通文明劝导员

铜都晨刊 2018-07-27 11:06 大字

■本报记者路璐

炎炎夏日,在铜陵市主要道路上,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倡导文明新风尚,文明交通劝导员不顾高温酷暑,工作在重要交通路口。7月24日,记者体验高温下文明劝导员的辛勤与付出。

上午11时,迎着热辣四溢的阳光,记者跟随文明交通劝导员杨茵梅来到她的工作岗位———位于义安区人民大道中段与市第五人民医院交口,开展交通劝导工作。“大姐您刚才闯红灯了,很危险!下次一定要看信号灯过马路啊!”“老人家您走路不方便,我送你过马路吧!”“城北菜市场那里就有公交车站。”……工作岗位上的杨茵梅和蔼可亲。在她的指导下,记者也站在一旁对过往行人积极引导,告诫他们文明行路。

上午下班高峰时段,通过路口的车辆川流不息,人流相对密集。在文明劝导过程中,无论是对行人还是骑车的市民,记者的说话声音都必须比平时大一倍,否则就听不清楚。一阵热浪袭来,如同置身火炉。不到一小时,记者已经累得手酸腿痛,口干舌燥,脸颊被太阳晒得通红,衣服也被汗水湿透。

正当记者感慨工作辛苦时,身旁的杨茵梅却忙得不可开交,丝毫没有休息的意思。看着记者不停地擦汗,杨茵梅递过来一瓶水。她告诉记者,自己做文明交通劝导员已有两年半时间,每天上午11时到下午3时30分,三伏天也不例外。尽管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但杨茵梅没有什么怨言。“早都习惯了,干哪行都辛苦,只要看到车辆和行人平平安安地通过我值勤的路口,心里就会特别踏实,也很有成就感。”杨茵梅擦了擦满是汗水的脸庞,坦然说道。

一顶小红帽、一面小红旗、一件反光背心、一个口哨,这就是文明交通劝导员所有的“办公家当”。她们执着地守护在交通路口,希望能够给这座城市带来文明与安全。然而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并不了解也不理解交通劝导员的工作。“工作辛苦倒没什么,最怕不听劝的行人!”杨茵梅谈起了工作时遇到的阻力,“由于我所在的路口临近医院,过马路的人特别多。时常有人不听劝阻,乱穿马路。”

杨茵梅说,有些人对他们的工作不太认同,甚至恶语相向,一旦遇到这些情况时,她只得忍下来。“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认同我们这份工作,和我们一起把文明交通记在心间,一起为文明城市做贡献。”这是杨茵梅最大的心愿。

“文明交通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我想政府设置劝导员的目的就是为了共同营造一个更加整洁、文明的城市环境,使市民的生活更加舒适、自在。虽然我的工作辛苦,但看到城市的文明在进步,我就会感到开心,我也会把劝导工作一直坚持下去。”杨茵梅坚定地说道。

记者手记

自2012年铜陵市开始设置文明交通劝导员起,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文明交通劝导员的身影。他们劝导行人注意安全、提醒过往车辆……然而,当记者亲身体验这项工作时,才发现其中的不易,既要承受工作条件的艰苦,又要忍受少数市民的不配合、不理解,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市民都自觉自律,共同建设维护安全、顺畅、有序的交通安全环境。

新闻推荐

一句话新闻

■(陈震李光裕)上半年,义安区多渠道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残联等部门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主动与相关用人单位进行对接,为有...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