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话振兴

铜都晨刊 2018-07-03 01:23 大字

■本报记者路璐

旧时代,农村是祖国的最基层;新时代,农村是青年的热血场。那么,在85岁高龄党员沙海水和“90后”青年党员黄喆的眼中,农村又是什么样的呢?

85岁高龄党员沙海水:入党时的那份激动我还记得

“自己富,不是好干部,带领群众富,才是好干部。”胥坝乡重新村原党支部副书记、今年85岁高龄的沙海水对农村充满了感情。他告诉记者,那个年代农村非常贫穷,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大锅饭,但人人朴实无华,对待他人都和蔼可亲,互帮互助,“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养成了能吃苦不怕累的习惯,也有了带领村民奔富裕的想法。”

1953年入伍,1954年入党,小学文化程度的沙海水1957年复员后,响应党的“从农村来,回农村去”政策号召。1976年,沙海水开始担任重新村党支部副书记,分管治安。在农村里管治安从来都是一件棘手事,但他却从未叫苦叫累。“我觉得有能力就要服务社会,即使有时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误解,我也不计较,只要能够造福群众,我都会竭尽全力去做,活出自己的价值和光彩。”

采访中,他分享了如何带领群众跟党走、拥护党的经验。“党员干部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村里的副书记,我有责任宣传党的政策,使群众带着问题忧心而来,带着满意结果高兴而归。”他说,作为一名有6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至今还记着当初加入共产党的那份心动,“农村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可干,更多的是帮助和服务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小事,但是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90后”黄喆:做一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小石子

“眼观当下的乡村,赌博打架的少了,广场锻炼的多了,宴请铺张攀比的少了,小孩子的普通话好了,都是一代代基层工作者长期努力的结果……”1990年出生的黄喆和一般“90后”相比,她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学毕业后她没有去往人人羡慕的大城市,而是留在最基层———农村。

2013年,大学毕业后的她,考取了大学生村官,服务于胥坝乡群心村。从此,她开启了与农村的不解之缘。2016年,通过公开招考,她又来到东联镇负责党建宣传工作。作为一个有着6年党龄的党员,她一直扎根基层,选择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她告诉记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伴随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现在的农村交通便利、管理有序,互联网+政务公开平台的建设更是让她看到智慧城市向智慧乡村的延伸,看到乡村正踏着改革的浪潮昂首走在振兴之路上。

黄喆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依靠基层党员一代代的坚持下去,“今年是我入党的第七个年头,我愿秉持共产主义信念,做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的一颗小石子。”

新闻推荐

谁把万吨污染物倒入母亲河?

公安机关侦破系列固废跨省倾倒长江案的背后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