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护渡人”

铜都晨刊 2018-03-06 10:26 大字

杨春友在义务辅导学生学习。

■本报记者马卫东文/图

义安区钟仓中心学校位于顺安河西岸,是一所偏僻的圩区学校。现年41岁的杨春友,自2005年进入该校以来,将自己的青春撒播在这片土地上,甘当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护渡人”。3月2日下午,记者走进钟仓中心学校,探访杨春友十余年坚守的故事。

潜心教学义务辅导细无声

当天下午3时许,记者走进钟仓中心学校校园,此时正是上课时间,偌大的校园内显得空荡荡的,只有教学楼传来一阵阵朗读声。透过教室的窗户,但见杨春友手捧课本,正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憨厚的表情里透着刚毅。

杨春友出生在江心洲胥坝乡,从小酷爱体育运动。1998年,从池州体育运动学校毕业后,杨春友选择了自主创业,开起了一家小餐饮店。2005年,杨春友放弃了经营多年的餐饮店,走进了钟仓中心学校,成为该校的一名体育老师,并主动请缨承担起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找来大量的教学资料,潜心研读、仔细揣摩,认真备好每堂课,并报名参加了函授进修。虽然是半路出家从事语文教学,但杨春友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排在全校前列。

钟仓中心学校现有学生700余人,其中400余名学生为午留生。为了解决午留生中午安全、学习等问题,一些教师便自发地为午留生进行学习辅导。杨春友到该校后,主动加入其中,每天中午都放弃休息时间,义务辅导学生,为学生补缺补差。他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上门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与学习辅导。十多年来,杨春友志愿辅导学生900余人,服务470多个家庭。

守护平安志愿护渡近十载

钟仓中心学校比邻顺安河,以前在校学生中,每年都有部分学生是来自河东岸的村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学校就成立了义务护送志愿服务队,每天护送学生安全过渡。杨春友分配到该校后主动请缨,成为义务护送队的一员,并承诺作为一名志愿者,承担起护送学生的重任。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坚持每天往返于顺安河与学校之间4次,默默地坚守着护渡承诺,直到2014年无学生过渡才结束。十年来,他护送学生安全过渡7000余趟次,确保了孩子们安全过渡上学。

钟仓中心学校每天中午有450余名师生就餐,食品安全一直是学校关注的重点。杨春友到该校后,主动承担起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放学后,他都要到食堂里转转,盘点食堂里货物库存,再开出第二天的采购清单,通过微信发给采购员。第二天早上,他一进学校就赶到食堂,对采购的货物进行清点,查验货物质量。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校长叶仁根告诉记者,杨春友还结合自己多年餐饮经营经验,根据师生的饮食需求与特点,合理地进行营养搭配,变换膳食菜肴的花样。“食堂在他的管理下,师生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热心助人志愿服务无怨悔

作为一名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培养更多人的健身兴趣,一直是杨春友追求的目标。为此,他报名参加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成为安徽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他常常奔波于周边村镇,指导群众开展体育健身锻炼。十余年来,杨春友辅导的群众达到2000多人。

在杨春友的办公桌上,记者见到了几本献血证。谈及第一次参加献血,杨春友告诉记者,那是2005年7月29日,他去医院看望朋友,无意间得知,一位65岁的病人需要输血,他当即赶到街头采血点,捋袖为其互助献血400毫升。从那以后,杨春友坚持参加志愿献血,目前个人献血12次达3800毫升。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勇敢地伸出双手,这是杨春友不变的信念。残疾村民陈小飞住院,因家庭贫困无钱医治,他得知后捐出了2600元,那是他一个月的全部工资。学生刘逸飞家境贫困,他坚持每年资助500元,直至初中毕业。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遇到捐款献爱心之事,杨春友总是解囊相助。自2005年以来,他累计资助困难学生、困难家庭等127人,资助资金达87000余元。

杨春友在长江边长大,从小水性就好。为此,他加入了市水上志愿者服务队,多次参与水上救援演练,并深入乡村、学校开展水上安全教育,受益群众达4万余人。他还积极参加社区青少年培训辅导,受益人数达750人。杨春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他也因此被授予铜陵市2017年度“最美志愿者”称号,荣获今年1月份安徽省月评十佳志愿服务典型称号。

新闻推荐

铜陵市义安区政协助力招商引资

为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位工程”的号召,铜陵义安区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人才荟萃、联系面广、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信息量大的优势,四措并举助力招商引资。一是广泛宣传,营...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