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赓续城市文脉需多管齐下□陈邦元

铜陵日报 2017-08-15 09:47 大字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留下的历史印记,是城市的特质和灵魂,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保存城市文脉”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规划、住建、宣传、文化、财政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多管齐下抓该项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首先,科学规划,赓续城市文脉。城市规划要依据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要接地气。总体规划中,实行全域山水体系保护,落实城市山水脉络保护线,制定山水保护的刚性管理措施。强化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保持区块内风貌的统一性、协调性和特色性,增强风格强度,活化城市文脉,让人民群众感到生活的城市有品位。

天井小镇规划可以说是铜陵市规划的一个亮点,是赓续城市文脉的典范。本世纪初,天井小镇还是天井湖边一片破旧的居民区,通过规划者的大手笔和建设者的独具匠心,如今已成为铜陵市最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景点。当你泛舟天井湖,眺望天井小镇,其建筑物本身就是艺术,它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平和与知足,也体现了西方哥特建筑的壮美与崇高。当你徜徉天井小镇,既能欣赏到天井湖旖旎风光,也能感受到铜文化的厚重和多元文化的交融。走进铜官府,遥远的青铜文化扑面而来;仰望五福坊,你会惊叹当代铜工艺的精美;走进民俗村,你会看到民俗文化的厚重;走进华谊影院,你会感知休闲文化的快乐。

其次,宣传推介,弘扬城市文脉。中国有很多城市,每个城市的文脉体量是不同的,有些城市体量大,像北京、西安、南京等历朝古都;有些城市,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城市,多属于功能型城市,即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优势产业的集中而形成的。一般城市文脉的体量较小,需要专家学者深入挖掘,让埋藏于地下的文物遗迹浮上来,让记载史籍中的文化走出来,让湮没于历史尘埃文化遗存活起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对外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对内增强城市居民自豪感、自信心。

市委宣传部启文脉之思,精心选题,精选专家,在铜陵电视台开设“铜陵人说铜陵事”讲坛,激活了铜陵人对自身历史文化的追寻,反响强烈。通过对青铜文化的溯源、对铜陵历史名人的追忆、对铜陵山水的探访、对铜陵民俗的整理和对铜陵物产的推介,使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感受到了原来我们生活的城市也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悠久的青铜文化是我们的骄傲,美丽的山水是我们的自豪,帮助我们找到了城市灵魂的支点和血液中澎湃的激情,是弘扬城市文脉的一种有益尝试。

第三,保护开发,拓展城市文脉。城市文脉不应是僵死的标本,不仅是若干片被保护的历史街区、几栋历史建筑,应该是活的,像生命一样吐故纳新。文脉的真正载体是生活,所有历史遗迹不过是文脉的寄存之所,只有生活继续,文脉才能流传,只有被充分理解、利用、改造、传承,文脉才能实现它的最大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通过保护开发,才能拓展城市文脉。

杭州雷峰塔的重建是保护开发拓展文脉的一个最好范例。始建于公元975年的雷峰塔,曾是杭州西湖标志性景点,1924年9月坍塌,直到2002年10月新塔才得以落成。雷峰新塔是以对古塔遗址切实永久保护为基础,充分利用古塔遗址的真实、丰富历史文化内涵重建的,但雷峰新塔功能和外观对古塔做了适度延伸和合理拓展,是一座具有很强现代工艺的塔,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塔,既彰显了古塔遗址负载的千年人文积淀,又满足了人们对千年胜迹集体记忆的认同心理需求和对千年往事旧梦重温的游赏心理需求。新塔的落成再现了西湖上“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美景,使中断了70余年的“雷峰夕照”又实至名归。

第四,加大投入,保障城市文脉事业发展。保存城市文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它本质上属于公益事业范畴,社会有责任,政府更有责任。这项工作是要花钱的,各级政府应在资金投入上予以支持,促进这一事业的健康发展。受各种因素制约,许多地方政府通过规划等约束,将“保存城市文脉”工作交社会去做,这不是不可以,但政府对于那些投身这一工作的有识之士,应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有人做,并把它做好。

与此同时,城市不能成为文脉的孤岛,需要大系统支持,对于许多城市来说,建立村镇两级文脉保护机制,将会有效支持城市文脉的继承和发扬,这是需要政府财力支持的。铜陵市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投入大,而且十分重视文化内涵,对于延续铜陵的城市文脉,必将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义安区政协)

新闻推荐

义安区纪委完善工作机制助推“两个责任”落地

本报讯(王子杰)义安区纪委始终坚持强化责任担当,抓紧抓牢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助推“两个责任”落地。清单制定责。制定主体责任清单6大项34小项,监督责任清单6大项31小项,梳理...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