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辉:期待铜陵文学更好发展
许辉(中国作协全委、安徽省作协原主席)
■ 本报记者 方盼亮/文 刘敏/图
“我上世纪80年代就多次来到铜陵,每一次来都会有很多新鲜的感受。”安徽省作协原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许辉在参加9月27日至28日举办的“著名作家看铜陵”活动时说,一到铜陵地界,就能看到很多铜雕塑,形象逼真,它们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在我的印象中,铜陵有三个字:硬、软、甜。”许辉说,“硬是指铜陵的铜,这也是铜陵人的性格象征;软是指文化,铜陵是一座滨江城市,长江水带来了铜文化,也带来了桐城派文脉,形成了铜陵特有的文化风格;甜指的是铜陵白姜,每次来铜陵都能品尝到,又甜又脆,这在全国都是独有的。”
许辉是铜陵写作者十分熟悉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碑》是全国高考大试题和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大试题,中篇小说《夏天的公事》等入选北京大学等高校教材,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等权威选本,并被翻译成英文、日文等外文出版发行。他的散文随笔意境高远,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和思想价值。他还是著名的学者型作家,释读的中国传统经典《论语》《老子》《中庸》《大学》《孙子兵法》等著作在读书界有广泛影响。现已出版文学专著近60种,作品获多种文学奖,被评论界称为是“独树一帜的作家”“非经典时代的经典”。
在谈及文学创作时,许辉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人认为写作是苦的,但我觉得不苦,关键在于你是不是喜欢。”许辉说,因为喜欢,写作对他而言,是一件很舒心很享受的事情。同时,他认为,写作需要仔细观察,需要深入研究,需要投注审美。“很多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会因为你的关注而变得不寻常,变得更有意义。”
曾为安徽省作协主席,又多次来铜,许辉对铜陵的文学给予了很大关注。他说,近年来,铜陵的文学创作队伍越来越强大,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趋势。但他也毫不避讳地指出,铜陵目前的文学创作仍然缺少高峰,缺乏一些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作品。
在许辉看来,地处长江之滨的铜陵在工业化发展中走在前列,尤其是相对于安徽的北方城市,铜陵的工业化、城市化气息更加浓厚,也更加贴近时代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的发展过程,这对于铜陵的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创作优势。他希望铜陵的写作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优势,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作品,涌现出更多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为繁荣安徽文学和中国文学添砖加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姜蕊)为切实做好国庆节期间供水保障各项工作,9月27日,铜陵首创水务公司开展节前安全生产综合检查。检查人员对各...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