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山·1978”:留存城市的记忆和情怀

铜陵日报 2021-09-14 09:45 大字

“铜官山·1978”文创园。

一件件老旧物件,吸引着游人驻足欣赏。

文创园内的雕塑,吸人眼球。

文创园内的醒目的标语。

文创园内人气旺。

游人在文创园内了解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李莉/文 刘敏/图

登顶铜官山,美丽的山城尽收眼底。在山脚下,几排低矮的红砖平房格外显眼。这便是铜陵市首个保护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矿工民居遗址的文化创意园——“铜官山·1978”文创园,这里还原了当年铜矿工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将这些满载历史沧桑的矿工生活遗存,转化成铜陵的文化符号,留存城市的记忆与情怀。

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光辉岁月

“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来到“矿区”,铜矿工人宿舍、工具间、杂物间,生活用具、劳动工具、工服衣帽,真实的生产、生活情景,伴随着《咱们工人有力量》,当年的那些故事仿佛都“活”了过来。

铜官山铜矿是新中国自行建设的第一座大型铜矿,曾经有4万多名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参加建设。如火如荼的岁月早已远去,但那段历史需要永恒留存。

时间追溯到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铜官山矿回到了人民手中。在1950年到1957年间,一批批干部、军人、职工、学生、技术人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铜官山矿区,开始筑铁路、盖厂房、建电厂、修港口,整治矿山、发展矿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矿工生活条件最为艰苦,他们住草房、睡芦席、吃粗粮,自己开荒种地,下塘挖藕,改善伙食,一边投身繁重的井下作业,一边谱写着“激情燃烧的岁月”。

矿工的故事从“小杨”说起。工友合住的矿工宿舍是一排排简易的平房。几个矿工合住一间宿舍,住的是上下铺,除了几个衣物箱再没有其他陈设。雕塑“创业青年”讲述的就是来自东北的矿工“小杨”,正在兴奋地跟工友分享自己第一次下井的感受。而“送还鸡蛋”的雕塑,说的是1959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矿区一位领导的爱人怀孕了,工人们知道后,集体给这位领导家里送了一点鸡蛋。但这位领导看到后,立即将鸡蛋送还给工人,并向自己的爱人讲述了领导亲属越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越应该做好表率的意义。在复原的工具间、杂物间,里面摆放的都是矿工在五十年代所用的生活用具、劳动工具、工服衣帽等。他们每天上工前按顺序领取工具,下班整理后再按原位放回。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蒸蒸日上

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艰苦岁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铜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座因铜而兴的城市发生了巨大改变,矿工的生活也有了质的飞跃。看!“矿工新婚”的雕塑中,矿工“小杨”结婚了。他在一次联欢舞会上认识了矿区卫生所的“小李”,二人喜结连理,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走进他们的新房,简单却充满温馨,既代表了矿工们新生活的开始,也象征着矿区的发展迈向了新的阶段。

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家永远是矿工幸福温暖的港湾。“日常上工”的矿工“小杨”的房间虽然狭小,但被小两口收拾得干净整洁,在每一个温馨的早晨,妻子“小李”都会贴心地为丈夫小杨整理工服,并再三叮嘱他井下作业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安回家。再继续往前挪步,连续展示了三组不同的矿工家庭生活场景。这些朴素的老式木质家具、生活用品和老照片,一点一滴地描绘出七十年代矿工们质朴、简单的家庭生活。

走进一间房,桌上摆放着红烧鱼、红烧丸子、白菜豆腐、生腐烧肉、红烧鸡、炒花生米……菜品寓意美满、团圆,丰富的菜品烘托出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到来,也表达了矿区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诊所、阅览室、乒乓球室等,还有还原的裁缝店、修鞋铺、粮油店和开水房,真实地再现了七十年代矿区人民生活场景。

3、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欣欣向荣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徐徐吹起,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铜陵铜工业步入了全面振兴发展的轨道,矿山的生活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矿工“小杨”已步入中年,成了矿山建设的中坚力量。虽然平时工作任务繁重,但“小杨”会尽量在忙碌之余陪伴自己的家人。这时许多第一代矿工的子女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开始接过父辈手中的旗帜,成长为矿山的第二代主人。而矿工们艰苦奋斗的故事与甘于奉献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杨”的儿子,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矿二代”。

来到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矿工家庭场景,当时流行的缝纫机、钟表、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家居用品,还有九十年代的彩电、组合家具,伟人画像、明星海报等装饰物件都体现出浓郁的时代感。光阴荏苒,当年的矿工“小杨”已经退休成了“老杨”,他的儿子继承了矿工的光荣使命。他们经常在茶余饭后谈论矿山今昔之变,“老杨”也会向儿子讲述上一辈人的艰难征途。这是一代矿工之家子承父业、奉献矿山的信念传承,也是矿工精神生生不息的真实写照。

不仅是矿工宿舍,在矿区的各个时代的“小厨房”内,从垒灶台、烧柴火煮饭,再到瓷砖铺制台面、煤气灶、液化气罐、家电等,每一个老物件一次又一次地将游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在园区的“矿区小礼堂”,《矿山记忆》专题片循环播放。“为了能够多抢救保护一些当年的历史记忆,园区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代矿山建设者口述历史进行了抢救性采集整理,记录他们难以忘怀的人生及奋斗历史,制作了《矿山记忆》专题片,从矿山生产及矿工生活等方面,描绘出铜陵70年发展建设的时代历程。”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4、矿工精神薪火相传

铜陵矿工劳模代表杨树山,“全国劳动模范”胡长树、高贵祥、程水根、王利胜……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走入矿工劳模室。

这里讲述了一批为矿山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劳模代表的故事,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矿工的代表,他们的人生经历、奉献精神是时代的缩影,在矿山恢复建设时期,他们风华正茂,斗志昂扬;面对创业之初的艰难困苦,矿工们坚定信心,砥砺前行;面临不期而至的时代巨变,他们誓不低头,敢为人先!

听着前辈的故事,看着老式“矿车”等,市级“劳模”、有色冬瓜山铜矿的采矿工人赵金星看了又看,感触颇多:“看到这些场景,感受到父辈们很辛苦、很伟大,那时候都是老设备,还创造了那么大的成就,铜陵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采矿工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接过接力棒,我们初心不改,用实际行动唱响一曲薪火相传、实干兴业的劳动者之歌。”

漫步在文创园里,仿佛穿越了历史,当年矿工的生活画面一幕幕出现在眼前。“矿工主题文化展区为追忆矿工生活、矿工工作和矿工文化的综合性展示展览区,是项目的核心区域,分为矿工生活展区和地下坑道展区两大部分。”从矿工生活展区转到地下坑道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地下坑道展区主要还原了井下开采场景,结合动画电影及互动游戏体验等声光电手段,在寓教于乐中为大家揭开井下开采作业的神秘面纱。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和灵魂,“铜官山·1978”文创园建设是铜陵市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后将着力打造集遗址保护、文化创意、影视拍摄、艺术创作、旅游休闲、文化交流、艺术展览、体验消费、特色经营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市文投公司还将谋划“大铜官山矿山公园”项目,做好铜官山铜矿工业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和再利用文章,并将工业旅游融入其中,打造铜工业文化旅游基地。

新闻推荐

铜陵白姜纳入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本报讯(记者方盼亮)记者从9月8日至9日在铜陵市召开的2021年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会上获悉,铜陵白姜被纳入安徽...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