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餐桌”添新景
■ 本报记者 孙照柱
4月4日,郊区大通古镇风景区游人如织。市民王莉和家人踏青游玩后便选择在古镇用餐,临走时还不忘将吃剩的两盘菜打包。“饭菜倒掉挺可惜的,晚上回家还可以继续吃。”王莉笑着说,“文明餐桌”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更是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清明假期,是携亲带友踏青赏春的好时节。当日,记者在大通古镇风景区采访中见到广大游客在享受美丽春色的同时积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让“光盘行动”理念落地。“清明假期,前来就餐的客人几乎天天爆满。”大通镇老街口私房菜负责人朱盛说,虽然前来就餐的客人较多,但是餐前提醒适量点餐和餐后主动建议打包服务环节一样都不能少,几乎每张桌子都实现了“光盘”。
在市区各餐饮酒店,记者也同样感受到了浓浓的文明用餐氛围,店内醒目地方都张贴了倡议“文明餐桌”的标识,“公筷公勺”“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打包带走”已成为行动自觉、就餐风尚。“现如今,很多时候还没等我们开口,就餐的客人就先说文明用餐,绝不浪费!”阿隆味府负责人王淼说,市场监管部门定期来检查节约用餐工作,要求张贴和摆放文明用餐相关标识,主动提供打包服务。
据了解,目前全市近7000家持证餐饮单位与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签订文明餐桌创建承诺书,并积极争做行动的先行者、示范者,在醒目位置主动公示“12331”举报投诉电话,“文明餐桌”实现了全覆盖,“公筷公勺”“绿色就餐”已然成为春日里一抹最美的“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照柱)2020年,铜陵共受理汽车消费投诉100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1%,主要存在汽车零部件三包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商...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