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起高垄 铜陵白姜春耕忙

铜陵日报 2021-02-25 11:13 大字

■ 本报记者 方文婷

2月23日上午,位于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的铜陵白姜核心产区内——佘家贡姜自建绿色产品种植基地上,工人鲍光文正用起垄机将去年冬天深耕过的姜田堆起高垄。生姜种植是个细致活,土生土长的鲍光文是经验丰富的老姜农,心里对姜田深耕和垄高都有一本账。在他身后,一畦一畦整理好的高垄绵延伸展,是铜陵白姜姜田特有的风貌。

“这片姜田大约5亩,去年冬天完成了深耕,冬季低温能冻死土壤深处的虫卵,有利于降低姜瘟病等病害发生几率,而且冻过的土壤也更疏松。”市佘家贡姜厂负责人金如林告诉记者,高垄是铜陵白姜特有的种植技艺,通过一遍又一遍反复覆土,便于铜陵白姜这种根系深且对土壤肥度要求高的农作物生长,这个过程称为“踩垄”,比外地黄姜种植多出来的这道流程也是铜陵白姜“汁多渣少”品质的重要保证之一。金如林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陵白姜制作技艺传承人,自2006年大学毕业后,食品工程专业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在养育他的大院村扛起了铜陵白姜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任,在大院村这块“两山一冲”间的沃土上深耕细作,努力将铜陵白姜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手段融合,探索一条让铜陵白姜产业可持续发展、白姜文化代代传承的路子。

据了解,郊区现有适合铜陵白姜种植的土地约600亩,其中,核心产区300多亩,主要集中在大院村、金华村。近年来,面对外地黄姜低价的市场冲击,铜陵白姜产业发展一直在探索走一条规模适度、品牌保护、品质保证、品味提升的新路子。佘家贡姜品牌及其传承人金如林就是这条路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坚持坚守,传承创新”这是金如林秉持的产业发展理念。“铜陵白姜消费群体相对小众是不争的事实,但小众不代表不能做成高端精品。”金如林认为,高品质的铜陵白姜可以走量小但质优价优的路子。这个过程中,品牌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为丰富佘家贡姜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文化,2013年,金如林创办了佘家贡姜书法院和佘家贡姜非遗馆,馆内集中展示了金如林家族九代人一脉传承的白姜种植加工技艺,29道工序严谨细致。十多年来,金如林摸索将传统种植技艺与现代农业机械结合,比如使用挖掘机让土地深耕的效果更显著,用起垄机提高“踩垄”工序的效率等。同时,采用传统的休耕、轮种,解决持续种植的白姜田土壤迅速贫瘠化问题,让铜陵白姜的品质得到保证。目前,佘家贡姜厂种植基地共有土地100多亩,今年计划种植40亩,其余土地种植西瓜、油菜等作物,让土地得到休整。

去年经历疫情和汛情的双重考验,虽然铜陵白姜核心产区亩产减产约500斤,但如期出产的铜陵白姜鲜姜和制成品依然凭借客户忠诚度和产品美誉度实现了预期目标。

新闻推荐

张红文在铜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政市场监管等工作时强调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聚力抢占战新产业高地 胡启生等参加

本报讯(记者孙照柱)2月23日下午,副省长张红文率队来铜,实地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民政、市场监管等工作。省委军民融合办副...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