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铜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吴杨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铜陵经济发展最鲜明的导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铜陵市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政策,最根本的是要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环境。
一、紧盯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狠抓项目建设,力求实际效果,要紧盯目标抓责任落实,紧盯新兴产业的核心环节,结合铜陵市实际情况,立足于既有条件,围绕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市治理现代化等五大领域,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引进阿里、腾讯、浩源达科技等企业,推动阿里云工业智能研究院、5G网络基础设施、紫光云苏皖核心节点、5G产业链、“WE社区”及腾讯智慧社区研究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紧盯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争取具备条件的项目提前竣工,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要优化环境抓保障落实,面对面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建立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机制,当好服务企业、项目、群众的“店小二”,争取做到“企业有事政府跑”。规划布局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基础设施提质升级项目和新动能产业项目,提升新投资、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动能
坚定不移走智造强市之路,树牢“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理念,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加快推进园区升级。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实施“三重一创”,推进“1+4”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铜基新材料、电子信息、精细化工3个千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最高端跃升。组织实施企业登云计划,改造一批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依托狮子山国家高新区,培育壮大智能汽车、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推动“铜陵制造”向“铜陵智造”升级。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高端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消费、健康养老消费、体育文化消费、信息服务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
三、推进创新驱动,聚焦发展动力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铜陵市要以“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为契机,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深入落实全面创新改革重大部署,加快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整合创新资源,着力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要做实创新创业平台,提升中科大创新园、中科院皖江中心等平台,高水准建设先进结构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皖江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政校、校企合作平台作用,建立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通过“联合攻关、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产学研技术协作关系,全面提升全市的科技企业吸收转化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高新企业技术的新产品研发力度,加速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转化。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多渠道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切实重视本市高等院校科技人才的留用。
四、加大开放力度,培育竞争新优势
大力实施开放联动战略,充分发挥铜陵市作为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优势,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全面融入长三角,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在开放合作中倒逼创新发展。利用现有的产业优势、园区优势、资本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领域,推动企业以高品质产品供给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积极探索跨境电商、跨国供应链整合等新业态,促进“优进优出”,切实提高外贸质量水平。引导在铜行业龙头企业深耕国内市场与开拓国外市场并重,推动产品、服务、技术“走出去”,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生产、投融资网络,塑造铜陵产业在开放环境下的新优势。
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发展效率
坚持小城市、大胸怀,眼睛向外引进先进理念,形成“鲶鱼效应”,打造无障碍、零门槛、有温度的城市。要“筑巢留凤”。支持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为来铜创新创业者提供“保姆式”服务。要“开门抢人”。不仅需要“塔尖人才”,更要大量引进“塔基人才”,推进“零门槛”落户,促进人气集聚。要“双向开放”。对外,大力实施“双招双引”首位工程,打造皖江开发开放新高地。对内,要激活城乡要素资源,促进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双向涌动。结合铜陵市优势行业对口设置工科实用型专业,在铜陵本地消化、吸收一批毕业生。加强对铜陵学院的指导,加大对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铜陵技师学院的考核,制定高校毕业生在铜就业激励政策,推动在铜高校毕业生留铜就业。要调整人才引进政策,从普惠性转向更精准、更有针对性,从面向所有行业转为针对铜陵重点发展产业,把人才引进的重点放在本科、专科上,聚集人气。
六、塑造共享理念,强化社会公平
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均衡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供给,尤其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模式,通过大力运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数字消费等新方式,不断增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占比,比如通过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七、贯彻绿色发展,强化生态保护
以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机构为着力点,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要继续加大整治沿江区域化工企业和污染企业的力度,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还社会一片绿水青山。沿江1公里范围内禁止布局高污染、高风险产业项目。推动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努力把长江铜陵段建成水清岸绿产业优的高质量发展样板;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关闭、取缔落后生产工艺,深化环境污染整治,使三废排放坚决达标。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监管问责机制,为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要打造绿色发展新亮点,推进国家无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市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打造循环经济升级版、建立制止餐饮浪费长效机制,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敏)记者11月26日从市经信局获悉,为进一步抢抓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机遇,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铜陵...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