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幼的脚步

铜陵日报 2020-07-21 10:54 大字

□王建设(整理) 母亲鲍春英(口述)

1966年以前,铜陵没有一家托儿所,更谈不上办幼儿园了。铜陵特区人委愁着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无人带,非常焦急,这时,住在人委招待所附近的四位没有工作的年轻女子找我商议,要为人委的同志分忧,帮他们带带孩子,我并不反对,表示愿意帮忙。

得知我们要为人委的工作人员带孩子,人委非常支持,考虑到工作人员忙,便自筹资金,兴办托儿所。

在办托儿所的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便是场地。开始,人委招待所让出一间房子给我们,后来,孩子多了,出现拥挤,巧的是离人委不远处有一幢平屋的食堂正要搬出,人委的同志主动找人磋商,将食堂空出后办起了铜陵第一家托儿所。

很快,人委又从孤儿院调来一位面容祥和、待人热情、年过半百的张芝玉,由她出任托儿所主任。张芝玉是一位老红军的妻子,北方人,她为人非常善良,受到我们的尊敬。我们在一起相处就像姐妹一样。她的到来,很快就把托儿所办得红红火火。不久,张主任便发现孩子们睡的摇窝不够用,她就从孤儿院借来二十多个摇窝,这样,条件渐渐地得到改善,受到人委领导的表扬。很快,原先只照顾本家子弟的托儿所,一下子在附近传开了,周边市民都想将孩子送到托儿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对外招生的,但是更多的人因为经济条件送不起孩子来托儿所。

托儿所规模小,条件差,没有食堂,我们就在稻箩中间挖个洞,用泥巴糊很厚的壁当锅灶,用柴禾烧饭吃。孩子吃的中餐都是家长从自家带来的,考虑到孩子多,我们将家长带给孩子的鸡蛋写名字,不容易出错。

冰天雪地的日子,孩子们怕冷,我们就烧木炭为他们取暖,尽量不让孩子们挨冻。我们自己中餐吃的,也是从家里带来的。孩子多了,保育员没有增加,每天吃中餐的时候,我们几个就轮换着吃。一年半后,小朋友更多了,原先的场地越来越不够用了,孩子们在一起非常拥挤,经常出现孩子打架的情况,于是,人委决定将托儿所搬迁到现在的财富广场位置。人委这一举措,也正是看中了当时一幢平房刚搬空,后来又盖了两幢平房,呈四合院。新的托儿所紧靠路边,交通方便了,小朋友陆续来了,规模也扩大了,托儿所的名称仍然是铜陵特区人委托儿所,由张芝玉继续担任主任。

搬到新的地方后,托儿所四周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一切都靠自己动手,条件很差。屋前的操场上全是泥土,坑坑洼洼的,小朋友们就是在这样的操场上做操。遇到下雨天,这里便成了一片烂泥。看着屋前屋后一片泥土,没有一点生气,张主任就组织工作人员植树造林,我们从绿化队购进了一批树苗,种在屋前屋后,在种树苗中,有不少保育员的手都磨破了,她们全然不顾。

当时,除了我们几个年龄稍大外,其余的保育员大多数二十一二岁,她们都没有成家,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二十五元钱,一直拿了二十多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委托儿所改名为铜陵市人民幼儿园划归市教委,后来又隶属铜官山区教育局。铜陵市人民幼儿园在隶属上一直不稳定,曾经出现过几次大的变化。

人民幼儿园经过几代人的艰苦付出,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如今拥有幼儿教学楼、办公楼以及电教室、阅览室、教具、娃娃电脑房、游戏室、舞蹈房、体操室、器乐厅、厨房、洗衣房、“彩虹屋”美术室、围棋室等教学辅助用房,拥有多名教职工,共有四个园区。

2017年4月,中央电教馆启动“家园共育”百所示范幼儿园项目,市人民幼儿园积极申报,通过遴选成功晋级为全国首批百所示范园试验园之一。

新闻推荐

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物业企业考核

本报讯(记者李莉)记者近日从市城管执法局获悉,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今年第二季度起,铜陵市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