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思政“三维课堂”

安徽日报 2020-03-24 07:16 大字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思政课的使命担当。为对标“八个统一”“六个要求”,上好拔节孕穗期的思政课,我们立足于一年来的教育实践,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致力于构建有魅力、有活力、有感染力的思政课“三维课堂”。

延展思政课的“面”,呈现有广度的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立德和树人的过程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抓住这一核心,思政课就要着眼于学生的需要,展示出它的“广度”。信息化时代下,学生的知识体量增大、思维方式活跃,只有展现出课堂的广度,将思政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效融合,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困惑有力联系,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充分的知识输入,才能有足够的知识输出,才能在课堂上用更宏阔的知识视野、广阔的国际视野、深邃的历史视野,对比国内与国际,观照历史与现实,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

深扎思政课的“根”,呈现有深度的思政课。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来。思政不是一门空洞的、纯粹思辨的学问,它总是辩而有义,辩而有益。如何打破“空洞说教”的固有困境?这就需要把思政的“根”深扎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将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拓展思政课的纵深,搭建贯穿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于社会课堂中取材、认知、践行,让思政课活起来。行走的课堂,真实的实践,可以变成最好的教科书,让理论知识更具魅力。

转化思政课的“魂”,呈现有温度的思政课。思政每节课中渗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第一粒扣子”。扣好“第一粒扣子”就要求我们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能用心揣摩课程,用心体会教材,把思政课的“魂”从课本知识中转化出来,凸显思政课价值引领的独特优势。价值引领不在于“一味灌输”,而在于“循循善诱、不断启发”。在启发中,拓展学生的思辨,在思辨中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抓住了思政课的“魂”,思政课才会有了温度,才能真正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杨奇(铜陵市第三中学)

新闻推荐

铜陵市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

本报讯(记者孙照柱)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铜陵市于日前发布《关于划定铜陵市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的通告》,主城区...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