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的绿豆圆子
■ 本报记者 姜蕊
1月13日,农历腊月十九,刚放寒假的徐芳开始辗转于超市、菜市场,为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忙活起来。身为市人民幼儿园的一名厨师,徐芳擅长烹调各色营养美食,特别是各种馒头包子等面食更难不倒身为北方人的她。老家在淮北,而婆家在铜陵,在徐芳看来,正是南北年味的“合璧”,才让她的每个新年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回忆儿时的年味
徐芳在铜陵生活了30年,过了三十个“南方人”的新年,但对于儿时的年味,徐芳至今记忆犹新。“我的老家在淮北,家里姊妹三个,我是老大,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所以当我到了十几岁的年纪,我几乎就是家里半个劳动力了。”徐芳回忆说,那个时候的新年,热闹而喜庆。
她犹记得除夕当天中午那顿年夜饭,“南方晚上吃年夜饭,而我们北方人是中午吃饭,晚上吃饺子。”徐芳介绍说,那时候生活水平有限,他们平时很少吃到荤腥,而年夜饭桌上却少不了鸡肉、鱼肉和猪肉,“大概也就五六道菜,一家人却吃得格外香。”徐芳回忆说。
吃完午饭后,徐芳便和母亲奶奶一同和面、包猪肉大葱馅的饺子。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起天,吃起热腾腾的饺子。孩子们嚷着要守岁,听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提着纸灯笼到处玩耍,然而到了十点多,大家眼皮开始打架,最终统统乖乖回家睡觉。
绿豆圆子可以吃到夏天
在徐芳的印象中,儿时过年最有趣的便是大年初一从早到晚的饺子宴,早餐吃饺子,吃完后的汤水仍放在锅中,待到午餐时间,继续往里下饺子,吃完再保留,一直到晚上这顿饺子宴结束,第二天才将其倒掉。为何这么吃?徐芳认为,应该是家乡的习俗,大年初一“财不外露”,即便是家里的垃圾、饺子汤水都不能倾倒出去。
除了这些,过年期间,最让徐芳难以忘怀的还要数家乡的绿豆圆子。在徐芳看来,这道小菜看似普通,味道却妙不可言,“这种圆子是我们家乡独有的特色,因为其做法复杂,所以一般只在过年制作。”徐芳介绍说,首先要将干绿豆放在石磨里碾成两半,然后放水里泡几个小时后,用手搓去壳,再放石磨里磨成粉,接着放点盐和生姜,便可以揉搓成圆子用油炸,接着晾凉,随后用线将圆子穿起来,吃多少拿多少下来,“过年时,你到家家户户串门,都会看到他们的房梁上系起的一串串圆子,香浓又喜庆。”徐芳咽了咽口水说,不光那味道回味无穷,更神奇的是经过风干的圆子可以一直吃到来年夏天。
南北融合,让新年更有滋味
工作后,徐芳从淮北来到了铜陵,带不走的是对家乡的眷念,特别是这道绿豆圆子,至今都成为她的一种遗憾。“这里没有石磨,也没有时间反复制作,即便做出来,估计也没以前那个味。”徐芳说,如今,每到除夕,中午她会和爱人孩子去母亲家吃饭,与兄弟姐妹们十几口人齐聚一堂,回忆着儿时的趣事,品尝着家乡的美食,甭提有多惬意了;到了晚上,一家三口又赶到铜陵婆婆家,品味着另一番风味的南方菜,听着婆婆回忆爱人儿时的往事。到了大年初一,恰恰是儿子的生日,两家人又欢聚在一起,共同庆贺新年和儿子的生日,这时候的饭桌上,不仅有香甜可口、花样繁多的南方菜,还有味道鲜美的北方菜和面食,让她深深沉醉于这样浓厚的新年氛围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方盼亮)“感谢师兄和铜鼎律师事务所对我们这些贫困学子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一定会努力学好法律知识,明法于...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