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铜陵有色展示馆: 一座展馆一座城 青铜之光在此闪耀

铜都晨刊 2019-12-10 22:02 大字

述说企业发展的诸多历史图片。

企业获得的众多奖牌证书。

参观人员与展示馆内的智能机器人进行交流互动。

矿石实物。

大型立体铜雕——新中国铜工业从这里开始。

■本报记者 方盼亮

古代铜陵地区采矿和冶炼的场景是怎样的,古人们用的是什么样的开采工具?新中国第一炉铜水浇铸出的第一块铜锭是什么样的?当年的火海夺矿是怎样的一幅场景?铜陵有色公司又是靠什么成功跻身世界500强?

古铜都三千绵延不断的青铜之光、新中国铜工业长子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铜陵有色开拓进取发愤图强的辉煌篇章……12月9日,位于有色公司集团总部的铜陵有色展示馆进入试运行。一张张历史图片、一段段影像资料、一件件残留旧物以及高科技应用的展示,让人在此重温那些令人动容的温暖记忆,领略到一代代铜陵有色人昂扬的精神风貌。

当天上午,当记者走进铜陵有色展示馆序厅,一座大型立体铜浮雕便展现在记者眼前,左边雕刻着的是几位第一批铜官山铜矿建设者人物形象,主画面中是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出炉时壮阔景象,倾泻的铜水、喷溅的铜花以及正在热火朝天冶炼的冶炼工人,让人一下子便被当时的壮观场景所感染,热血澎湃。沿着铜水倾泻而下,“新中国铜工业从这里开始”字样将记者的目光顺着浮雕底部指向“铜冠之路”。这条由铜陵有色自主生产的、亚洲最大宽幅的铜板带铺就的“铜冠之路”由两条宽1.52米铜板带组成,上面铭刻了铜陵有色从1949年12月新中国第一座铜矿——铜官山铜矿恢复建设到2019年7月铜陵有色跻身世界500强这70年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7个节点。

序厅中,一块体感互动屏吸引了众人的关注,参观者只要站在指定位置,隔空就可点开屏幕页面,随着左右挥手,一幅幅定格着各级领导关怀和各个时期有色人风采的照片便依次出现在眼前。在进门右侧的一块触摸屏幕前也聚集了不少参观者,只见观者点开屏幕上一条长绳的年份数字,当年有色公司的大事件便以具体的图文形式跳到眼前。“这块触摸屏幕以结绳记事的方式,梳理了铜陵有色70年来每年的大事,让大家对铜陵有色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解说员介绍说。

记者随着参观者的脚步从序厅走进第一展厅“青铜古韵·千年薪传”,一张铜陵地区古代采矿冶炼遗址分布图便出现在眼前,30多个铜陵地区古代采矿和冶炼遗址清晰地标注在图上,印证着“中国古铜都”的美誉。展厅中,按一比十的比例复原的金牛洞古采铜遗址向人们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开采的场景和方法,底部的下沉式展柜展示了仿制而成的部分生产、生活工具。在一块巨大的屏幕上,根据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的诗意绘就的《铜官山冶炼图》,以动态的形式展示了铜官山下古人从采矿、选矿、冶炼、铸造到最终产出铜器的全流程。此外,展厅中还展示了一些炼渣、铸范、青铜鼎、编钟、古代货币等冶炼遗存物和相关制品,无不吸引着参观者的脚步和目光。

在第二展厅“铜业摇篮·有色脊梁”中,除了用图片、文字、版画、影像等对新中国第一座铜矿、新中国第一座冶炼厂、火海夺铜场景等进行介绍外,被誉为“社会主义新人”的叶尚初、被称作“开发矿业的硬骨头”张维宽等在铜工业历史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也被制成雕像,栩栩如生。此外,展区还以各种形式展现了铜陵有色采矿、冶炼、铜加工齐头并进、做大做强的历程,铜陵有色担纲承梁援建八方、铜陵特区设立等相关情况。

展示馆的第三展区和第四展区设在二楼,详细介绍了铜陵有色公司荣誉、各子公司情况、创新做法、绿色发展、生产产品应用、国际化合作等情况。据了解,铜陵有色展示馆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建筑面积为1747.40平方米,展陈面积1500平方米,共分为四个主展厅,每个厅又划分了若干展区。

“作为一名‘矿二代’和老职工,在看到这么多珍贵的资料和物件后,心中升起很强的荣誉感和自豪,特别是在参观中感受到了老一辈建设者的精神,特别令人鼓舞,这也激励着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术投身到铜工业的发展建设中去。”有色公司员工吴义虎在参观后感慨地说道。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刘敏摄

新闻推荐

铜陵市全面推行社保卡发放惠农补贴资金

本报讯(汪伟刘蕙)为方便受益群众领取惠农补贴资金,日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下发《关于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通过社会保障卡发...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