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做好“尺子”和“哨兵”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支撑水平

铜陵日报 2019-12-27 14:02 大字

大家经常在一起进行业务探讨交流。 本报记者 詹俊 摄

王德淑(右一)在给“徒弟们“讲解化验技术要领。本报记者 詹俊 摄

王妃正在聚精会神做试验。本报记者 詹俊 摄

化验室每天要分析和化验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样本,加班加点是常态。本报记者 詹俊 摄

大比武比赛现场。凌晨摄

参加全省第二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凌晨摄

■朱成林 童环宣

在日前举行的全省第二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取得了综合组团体二等奖(全省第三名)、专项组(辐射监测类)全省第八名的好成绩,2名技术人员获个人二等奖、2名技术人员获个人三等奖,其中王妃以全省个人第七名的成绩进入省集训队。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眼睛”和“哨兵”,通过采样、实验室分析来反映企业排污情况、环境质量状况和突发环境事故污染情况,及时向政府和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监测数据和技术支撑。今年以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按照“技术立站、人才兴站、科学监测”的思路, 弘扬传承“工匠精神”,全面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环境监测的“眼睛”作用,为环保执法当好“哨兵”,让环境监测成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支撑和先导力量。

视监测数据质量为生命

“一个滴定实验,技术人员要靠最后半滴显色溶液才能读准待测数据;一个厂界噪声值,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在工厂围墙边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环境监测人员如果没有对监测结果毫厘不差的追求,就很难保证监测的准确性、真实性。“中心站中心化验室主任王德淑介绍道。王德淑在环境监测岗位上工作了28个春秋,带出了好几茬“徒弟”,她给站里新进监测人员上的“第一课”,就是“自己报出的数据,自己心里要有底气,要测得准、说得清”。

为征战这次全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站里从科室抽调9名业务骨干组成一个团队,以80、90后居多,其中刘景龙为在读博士,王妃、金清、陈曜都是研究生学历,站里经常组织业务人员学习各类环境保护新标准、新方法,大家平时就扎在一起钻研业务。面对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各类“高精尖”设备,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摸透它们的“脾性”。

正是中心站一直注重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大家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这次大比武为例,之前大家掌握的都是常规的 ICP—MS 法,但在考试中涉及到分光光度法,好在参赛的队员们在平常切磋中已得要领,才得以轻松应对。

“打造生态环境监测铁军需要‘红专并进’的人才,才能筑牢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根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徐沛告诉记者,站里优先发展年轻好学且业务优良的同志入党,尤其是新进的高学历技术人员,并让他们在环境应急、业务攻坚上“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

全站始终将“严把质量关”作为监测工作底线,严格落实质量体系各岗位人员的主体责任,各司其责,全站质量体系稳定运行。今年全年共参加四轮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验室能力考核及数据上报工作,在已通报的前三轮考核结果中,该站均被评为最高等级“满意”,在全省名列前茅。

全面支撑精准治污减排

“环境监测要确保连续性和时效性,为了完成每一次的工作,加班加点和顾不上吃饭也是经常的事。”王妃介绍,实验室分析看似简单,却是一项非常辛苦而繁琐的工作,劳动强度不亚于工厂的一线工人。就拿实验室的水质监测来说,多达上百个项目,如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及各种金属元素含量,涵盖了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等各个种类。另外应对的不仅仅是高强度的工作量,还要经常承受接触强酸、强碱、挥发性有机物的潜在危险。

外出采样同样辛苦。今年是吴建华在站监督监测室工作的第9个年头,他也是科里的“老人”了。几乎每天,他都会和同事外出做监测,工作量十分饱和,用他的话来形容:“我们每天不是在采样,就是在采样的路上。”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古铜色成了科里8个工作人员的“标配”肤色,不能定时吃饭、常食用快餐,胃不好成了大部分人都有的毛病。

为了监测废气,攀爬烟囱是“家常便饭”。铜陵市废气排放企业种类繁多、数量大,废气监测平台大多位于40—60米高空,常人徒手攀爬都显吃力,而监测人员还要携带好几十斤重的设备。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必须连续观察仪器数据的变化,随时调整采样角度和距离,有时候为了一个监测点位、一组准确的数据,要在平台上连续工作多个小时,专业上称之为“人机不离”。

突发环境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偶发性和紧急性的特点。一旦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必须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程序,应急监测人员要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白天和黑夜。

助力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监测的工作量有多大?在今年该站的工作总结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按规定频次完成49家废水重点监控企业和41家废气重点监控企业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数据上报;完成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采测分离任务2321瓶水样的分析和数据上报工作,3月和7月份分别完成一次饮用水源水质109项全指标分析;开展了160个区域噪声网格点和17条主要道路28个交通噪声监测点的昼间监测;开展了铜陵市国家网土壤基础点位的样品采集和全省257个土壤样品重金属指标分析。全年共获取50000余个各类监测数据,出具各类监测报告600余份。在完成重点企业监督性监测基础上,还完成各项执法、调查、督办类监测百余次项。

该站在取得海量数据的同时,努力将数据变成“产品”,全年在整理统计各类数据的基础上,逐月编制铜陵市环境质量月报和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公报,编制完成2018年铜陵市环境质量年报及2019年度环境质量季报、半年报,全年编制重点污染源报告101份,执法监测报告60份,为各个部门提供委托监测报告222份,专项监测报告34份,共计417份,编制铜陵市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变化状况分析报告2份。同时密切关注各子站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各指标浓度变化和趋势,有针对性地对城市空气质量和区域大气环境形势进行分析,为重污染天气防控与应急、公众出行防护与指引提供服务。

环境质量的点滴改善,凝聚着环境监测人的辛勤和汗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人翟志勇说,面对铜陵市环境监测新形势,今后将围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反应快,原则强”的监测团队,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吴六荣夫妇:“今年看病住院方便多了”

家庭医生蒋华吉上门为吴六荣老伴进行健康检查。■本报记者陈燕飞文/图“血压稍微高一点点,150,低压70,下次药吃迟一点,7点钟...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