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烧”姜忙 传统技艺孕丰收

铜都晨刊 2019-11-13 11:23 大字

姜农在姜阁前分装姜种。方盼亮 摄

通过狭窄的通道,姜种被送往姜阁上层保存。方盼亮 摄

■ 杨华 本报记者 方盼亮

立冬时节,种姜入阁。每到立冬前后,铜陵市的姜农都要把精挑细选的姜种送入姜阁,这些姜种在经过5个多月烧姜阁传统技艺的“护持”下,待到来年清明节时便可下地种植,为来年的丰收孕育希望。

11月9日,大通镇金华村的姜农佘新国和妻子一大早就将满满一拖拉机的姜种拉到天门镇五峰村盛义武家中,车上还带着不少荷叶和芭茅草。“盛义武家世代都是烧姜阁的,用的是百年传统老技艺,烧得好。我们家的姜种每年都会送到他家来。”佘新国告诉记者说。

经过称重登记后,佘新国夫妇带来的580斤姜种便开始入阁。记者看到,姜阁为土墙瓦顶建筑,高约6米,分为上下两层,底部呈正方形,是烧火室,不足1.5米,上层为储姜室。佘新国带着荷叶和芭茅草借助梯子从底部沿着狭窄的洞口爬到上层。夫妇二人一人在下层用篮子装姜种,一人在上层用绳索拉上姜种,用荷叶包裹,铺上茅草层层摆放。

“荷叶具有较好的防火性、吸水性和保暖性,不仅可以迅速吸收姜种水分,还可以防止姜种被烧坏,而且能确保姜种温度,这也是我们烧姜阁的一种传统技艺。”姜阁主人盛义武介绍说,外地大多数的姜种是放在地窖里和沙土里保存,而用姜阁保种催芽的方式是铜陵市独有,不仅可以保障姜种安全越冬,还可以减少瘟姜病的发生。

“烧姜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时烧芭茅草去除姜种水分,待到冬至前后开始烧柴火保暖,温度控制在10到15摄氏度,最后便是加火催芽,直到下姜阁。”盛义武告诉记者,每个阶段的温度都要控制得很好,温度过高会导致姜种水分流失太快,室内发芽过早,温度过低又会使姜种腐烂变质。因此,从立冬到清明的5个多月时间里,不论白天黑夜,他都要不断地进入姜阁观测温度、添减柴草,以便更好地为种姜去湿、保温、催芽,丝毫不能马虎。

据了解,近些年,铜陵白姜行情持续向好,姜农的种植积极性不断高涨,每年入阁的姜种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让更多姜种安全越冬,今年盛义武特意新建了2个姜阁。“一个姜阁大概能装1.8万到2万斤姜种,以前我们家就6个姜阁,送来的姜种太多,装不下。现在一共有了8个姜阁,大概能装15万斤。”

据了解,今年7月,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成功入选了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而烧姜阁工艺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市的姜阁总数约50个,绝大部分都在天门镇。为推动铜陵白姜产业发展,政府每年都会给予姜阁一定的财政补贴,这不仅有利于良种妥善保存,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闻推荐

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铜陵方案 铜陵市“工业大脑”成功试点实现“减排不减产增收不增耗”

本报讯(刘洋杨竹青)磷转化率平均提升0.79个百分点,每年可为企业带来约600万元的经济效益,节约磷矿石资源6000吨、减少磷石膏...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