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有约 美德同行
■ 本报记者 李莉
“文明创建不是做给谁看,也不是单纯为拿块牌子,而是提升城市品质、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抓手。”从创建伊始,到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再到深化文明城市内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创建的过程就是为民办实事、百姓得实惠的过程,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实现城市建设管理上水平,市民文明素质大提升,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铜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文明创建工作牵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在陆续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等各项荣誉的同时,形成了城乡共建、“铜陵好人”评选、农村文化墙、周考月评等文明创建工作品牌,创建经验在长三角全国文明城市(区)文化交流研讨会等交流发言。
为深化文明创建成果,铜陵市以“以人为本、创建为民”为主线,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公益广告宣传、城市建设管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等行动,“面子”“里子”一起抓,大力整治农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五小”行业等薄弱环节,重点攻坚占道经营、非法广告、违章停车、病媒生物防治等突出问题。同时,加快推进市政建设,实施“增绿补绿、增花添彩”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口袋公园、街头游园,完成绿化提升,以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带动创建工作的整体提升。
城乡结对共建文明。铜陵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移风易俗创建活动的根本,依托“四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建设,共建立村民议事会380个、道德评议会377个、禁赌禁毒会375个、红白理事会380个,摒弃陈规陋习、见贤思齐、村民自治、文明有礼的新风逐步形成。深入挖掘好乡风、好乡贤、好家训、好家教等典型素材,根据村风民俗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各村特点的标准,有力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水平。
21.1万志愿者的身影穿梭于大街小巷,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促动志愿服务持续升温,活动开展实现常态化、社会化。特别是近年来,铜陵市以志愿服务为活动方式,探索建立规范化推进、组织化动员、社会化参与、品牌化运作、常态化开展的“五化”工作模式,聚焦政策咨询、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出了铜陵“特色牌”。目前,铜陵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建成4个县级中心、500个所(站)、15个特色基地,开展举旗帜送理论、禁燃禁放、爱心助考等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场次,参与群众30余万人次。
一位位道德模范,就是一盏盏明灯,用他们的言行,昭示着善和美;一个个感人故事,就是一颗颗火种,在社会文明建设中播撒着光和热。自“铜陵好人”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全市遵循“属地管理、群众参与、民主公开、自下而上、逐级推选”的原则,探索开创了“五推荐、五评选”模式,层层推选好人。截至今年9月15日,共产生铜陵好人444人,安徽好人84人,中国好人82人。此外,通过各类好人交流活动,营造“人人当好人”氛围。通过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单位帮扶、个人结对等多元化的帮扶机制,对有困难的“铜陵好人”及时进行帮扶、救助,让好人有好报,好人不吃亏。从“铜陵好人”到“好人铜陵”,深入人心的道德品牌为铜都崛起注入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
督查考核是推动创建工作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手段。市领导及市直部门长期开展“三包两保”创建督导,建立健全“周考月评”测评体系,并紧盯创建目标任务,严格对照测评标准,聚焦重点抓整改,综合施策抓攻坚,织密排查网,确保全覆盖。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重在完善长效机制。今后,铜陵市仍将秉承“惠民、育民、便民、亲民”的宗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让“文明之魂”永驻。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宇金萍孙照柱)10月15日,2019年全市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提升专题培训会举行,全市37家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以及市县...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