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明珠耀皖江 铜陵市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宜居宜业魅力彰显
■ 本报记者 盛向锋
夕阳西下,家住嘉禾广场22层的高女士一家站在阳台上眺望浩渺的长江;居住在天桥花园的符大爷和老伴,正带着孙子在“铜陵外滩”滨江生态公园赏园、散步。
城市高楼林立,公园绿地花团锦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铜陵市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沉寂的荒滩之地被建设成为一颗闪耀皖江的璀璨明珠,不仅宜居宜业、魅力独特,而且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百姓心中蔓延。
因铜而生,因铜得名。很多上年纪的人都清晰地记得1956年铜陵市刚建市时,整个城市是一片沉寂的荒滩。通过工业规划布点来拉动城市扩张,以工业基本建设来带动城市建设,铜陵市工业有了起源,各项事业有了开端。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出炉,扫把沟发电厂建成发电,第一座民用自来水站建成,第一条城市道路长江路首期扩建,首条公共汽车投入运营,横港大轮码头正式通航,矿山医院组建成立……
城市发展,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铜陵市一改素颜有了色彩。“我们所住的小区是第一个进行旧城改造的小区,一共是30栋住宅楼,这么大的体量在当时可以说是盛况了。”今年80多岁、一直居住在长江新村25栋的江老先生说起自己所在的小区就滔滔不绝。而对于年轻一点的人来说,当年天井湖公园、板栗山儿童公园的建成和开放,给他们留下的都是美好的童年回忆。市住建局相关人员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铜陵市实有道路总长度增长到120多公里,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到24万余吨,房屋竣工面积提升到近27万平方米。
“醒来,铜陵!”,上世纪90年代吹响的这一号角,掀起了铜陵市阔步改革开放的热潮,城市建设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国家级铜材批发市场、铜都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逐渐勾勒出城市的基本轮廓。
进入新世纪后,铜陵市城市建设开始倡导“精、优、美”等,尤其是在“山水林田湖”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城市发生了美丽蝶变:铜芜路绿道、植物园三期、大铜官山公园、新博物馆、西湖湿地公园、立体停车楼等一批项目建成。据市住建部门统计,至2017年底,铜陵市城市建成区达81.2平方公里,与1978年比增长121.86%;城市道路总面积达977万平方米,是1978年的34倍,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5.7平方米。滨江生态公园、黑砂河下游岸线整治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公共绿地增加到3100万平方米,是1978年的13倍;绿化覆盖率达46%,与1978年比增长109.1%;城市绿地率达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整个城市生机盎然。全市商品房销售备案面积204.3万平方米。城市供水能力达到29.5万吨/天。此外,全市100多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32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先后实施整治建设,2万余户农村危房顺利改造,7万余户棚改居民告别了棚户区,大通镇、钟鸣镇入列中国特色小镇,20余条微循环支路相继竣工……
眼下市住建局正进行涉及未来五年城市建设计划的“十四五”城乡建设发展研究,以此明确未来建设总方向和总投资等。在众多城市建设者的努力下,未来铜陵市城建会越来越美。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敏邓妍)国庆期间,铜陵市公安机关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节日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启动高等级巡...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