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儿时乡村记忆 畅谈今日铜陵发展 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郜元宝

铜都晨刊 2019-09-25 10:41 大字

今年8月,郜元宝在德国海德堡。照片由郜元宝提供

郜元宝教授为家乡铜陵写寄语。本报记者 姜蕊 摄

在复旦大学办公室里,郜元宝教授正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邵云果 摄

1987年,郜元宝在宿舍写作。照片由郜元宝提供

■ 本报记者 姜蕊

一望无垠的田野间,一半是圩区水田,鱼儿、鸭在水中自在畅游;一半是生机盎然的农作物,在微风中摇曳着它们的身姿。和煦的阳光下,乡村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任时光匆匆,这番家乡景致始终令复旦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导郜元宝难以忘怀。日前,郜元宝和记者聊起对于家乡铜陵的记忆以及这些年来的发展。

故乡“苦中有乐”

“老师”影响终身

郜元宝老家在铜陵市西联镇,是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从小便跟着父母去田里干活。“那个时候,人民公社社员集体劳动,我们孩子也同样帮忙,但谁也不觉得累。”郜元宝笑言道,与其说他在用稚嫩的小手帮大人干活,倒不如说他和小伙伴们在劳作中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来得更贴切。“我特别能够理解六七十年代作家笔下的意境。”在郜元宝看来,那些诗歌中“苦中有乐”的乡村生活正与他记忆中的家乡相契合,“正因为这段乡村记忆,成就了我性格中柔软的一块。”

到了读书的年纪,郜元宝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个阶段,以他父亲为代表的基层教师给他带来了受益终身的影响。“这些基层老师尽心尽力、默默奉献,唯一的目标便是教好每一个孩子。”郜元宝回忆说,课堂上父亲是大公无私的老师,生活里,父亲也会因为儿子的一篇好文章,向家里的客人高声朗读“炫耀”。

高中时期,郜元宝只身前往市区读书,那是他生平头一回来到市区,见到了与乡村完全不一样的景致。“每次回家,父亲不会因为我的成绩退步而大加指责,也不会因为我的进步而赞赏有加,他总是默默地在背后支持我、鼓励我。”郜元宝回忆说,高考冲刺阶段,因为生病,他的心态有些紧张。父亲获悉情况后对他说,“身体要紧,你要多多休息,至于考试你就意思意思吧!”父亲看似不在意的一番话打消了郜元宝的顾虑和压力,在高考中,他获得了全市文科第一的好成绩。

出版多部“鲁研”专著

解开多项“鲁研”难题

1982年,郜元宝如愿考上复旦大学中文系,在此后的十年间,他努力、奋进,一心扑在学习中,“一口气”完成了本硕博连读,接着留在复旦大学任教至今。其间,他曾获聘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悉尼大学访问学者、韩国高丽大学客座教授等。

在郜元宝办公室有一尊朋友送的特别醒目的雕塑,那就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评论、新文学的语言问题等内容之外,郜元宝还特别注重鲁迅研究,先后出版了《郜元宝讲鲁迅》《鲁迅精读》《反抗“被描写”——郜元宝鲁迅研究自选集》等“鲁研”专著。在学界引起巨大影响的《鲁迅六讲》中,他以鲁迅特殊的现代“心学”为基点,系统阐述了鲁迅创作的思想内容、语言形式和艺术特点,解开了鲁迅研究许多长久的难题。

现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的郜元宝认为,有些中学生害怕并讨厌周树人,甚至某些大学生也不敢亲近鲁迅,然而这都是一时的表面现象。一旦他们有机会系统接受鲁迅作品,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时下的“鲁迅语录热”就足以看出大家对鲁迅深入而持久的兴趣。在郜元宝看来,五四以来现代作家中,在批评社会弊病、反思文化弊端上,鲁迅并不是最激烈的,但为何鲁迅的批评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最深?因为其作品有别人所没有的文学性、艺术性。鲁迅看问题的角度、表述的方式总能令人耳目一新,于刹那间打破我们惯常的思维习惯和语言方式。之所以有这种征服读者的魔力,主要还是因为鲁迅广博的学识、深邃的思考、火热的爱国爱人的心肠以及至今还无与伦比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铜陵未来发展

要开放式多元化

“在其他地区及国家工作时,我深刻地认识到世界文化在大交流循环中虽然各自发展,但却同样需要开放交流合作,不能‘关起门来’发展。”郜元宝认为,铜陵的发展同样应该如此。

因而,对于铜陵的未来该如何更好地发展,郜元宝认为,铜陵首先应当不断注重培植“内功”,即各行各业的专业精神,行政协调能力的优化,投资、生活、人才成长环境等体系的不断优化;其次要抓住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人文基础不断发展,同时谋求当地发展独特的模式,特别是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要相协调,留下“青山绿水”;此外,铜陵应当依托各项资源,不能单一发展,争取打造成“绿色宜居、令世界瞩目”的美丽铜陵。

“每次回去都不一样!”谈及家乡这些年来的变化,郜元宝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即便是我以前读书的乡村学校和平中学如今也是今非昔比了。”郜元宝回忆,当时的教室里课桌椅子都是临时搭建的,“刚开始是两个土墩子上面搁一块板,后来用乒乓球台子做课桌,学生和老师围着坐。”郜元宝惊喜地发现,如今不仅校园环境更好了,而且文体设施、校园道路更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除此外,整座城市的环境更是有目共睹,令人流连忘返。

“铜陵的文化底蕴还是比较深厚的,因此铜陵在文化发展方面应该多做资源整合、配备,打造立体式文化系统。”郜元宝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有需要,我会尽力去联络优秀学者来铜陵开设参与文化事业建设的铜陵大讲堂。”

“身为铜陵人,常常为家乡的传统而骄傲,为铜陵当下的发展而自豪,为铜陵美好的明天而振奋!愿家乡的各项建设越来越美好,游子在外,常念故乡,愿为铜陵的明天竭尽绵薄。衷心祝福父老乡亲幸福安康!”临别前,郜元宝写下这样一段对家乡的寄语。

新闻推荐

从扬州到镇江

■王林自驾的好处莫过于自由,网上订好了扬州瘦西湖附近的一处酒店,此行就有了目的地。这是我们又一次短途自驾旅行,全程高速...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