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一座火车站的变迁
原来的老铜陵站已建成休闲文化广场。 吴启斌摄
现在的铜陵站。吴启斌摄
普通客车驶进火车站。周峰摄
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铜陵站。(资料图片)
■ 本报记者 姜蕊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作为铜陵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铜陵火车站的发展变迁,见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铜陵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铜陵火车站,从1971年正式开通运营开始,已经陪伴铜陵老百姓走过了48个年头。从过去连通铜陵与外界的主要桥梁,到如今周边居民茶余饭后放松身心的娱乐场所,老火车站在铜陵人心目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58岁的黄真和她的家人便是这座老火车站的忠实“粉丝”,一路走来,火车站的变迁伴随着黄真从童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
“火车站”初体验与“全家福”
1971年3月24日,芜铜铁路全线通车,铜陵站建成正式运营,首开铜陵至南京列车,结束了铜陵对外不通火车的历史。那一天是铜陵的盛事,也是黄真一家人最难忘的一天。母亲为她们姊妹四人换上了崭新的花衣裳,一家人满怀期待地奔向火车站。“我的父亲曾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也是1953年国庆大典上驾驶车辆方阵的驾驶员,后来他转业到铜陵,我们一家人便跟着来到铜陵。”黄真回忆说,他们一家人获得了这异常珍贵的火车“体验票”,因为父亲忙于工作,母女五人便早早赶往火车站。
黄真至今还记得,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火车站前一个偌大的广场,在当时看起来已经算是比较大的广场了,广场周边种上了一些高耸的树木。“那一天前来欣赏火车站的市民特别多,与其说是走进火车站,倒不如说被挤进去更恰当。”黄真回忆说,当时的火车站是一个很大的平房,里面空间很大,有一排排长椅、四五个检票口,列车员将试乘人员引领到一个检票口,检票完成后,众人便来到火车站台。那是一辆老式的烧煤绿皮火车,车头圆圆的,整体看上去甚是壮观。“乘客必须得上好几个台阶才能进入列车厢。”黄真回忆道,他们坐着火车一直行驶到顺安镇,随后又跟着火车回到火车站。“我们姊妹几个可高兴了,下火车时,车站里还挤满了参观的人群和等待体验的乘客。”黄真说。
1976年,黄真的大姐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即将踏上“下放”的征程。临行前,母亲提议全家来火车站拍几张“全家福”,“铜陵火车站不仅仅是铜陵交通发展的一个象征,更是我们铜陵人的骄傲,所以外地客人来铜陵时,我们首选带他们去看看铜陵火车站,合影留念当然毫不犹豫地选择那里。”黄真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们不仅在候车大厅拍了照,而且还站在绿皮火车旁合影,“我们向站内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他们很热情地让我们进来拍照,当时让我们特别感动。”黄真说,后来这几张照片成了大姐在农村时的一个情感寄托,每每想念家乡,思念亲人,大姐总会翻看这几张“全家福”,铜陵火车站让全家人备感亲切。
春运时站外搭起候车“小帐篷”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让大江南北的外地人感受到铜陵这座江南城市的独特魅力。火车成了当时往返铜陵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特别是春运,铜陵火车站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那时候,黄真的家搬迁到火车站附近,每到春节,火车站前都是“人山人海”。
“当时排队买票的人特别特别多,经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倘若乘客能买到一张满意的车票,那他甭提有多高兴了。”黄真回忆说,排队买票的人很多,一直从站内排到站外,很多人为此起早买,甚至还有人连夜搭帐篷,希望能排在前头买到票。当时火车站特别热闹。
黄真惊讶地发现,当初人们惊呼“宏伟壮观”的火车站现在却变小了。人们渐渐感觉到乘火车的人越来越多,铜陵火车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内外乘客的需要。2008年8月31日,服务乘客37年的铜陵火车站正式停办客运业务,这座记载了历史的车站退出了历史舞台,接替它的是新建的火车站铜陵东站(现已更名为铜陵站)。2010年12月28日,铜陵老火车站正式更名为铜陵西站。
站前广场“化身”休闲广场
岁月如梭,伴随着每一段铜陵火车站的记忆,黄真走过了人生的数十载春秋。如今,黄真还常常与姊妹们来到老火车站相聚,那里早已今非昔比,虽然没有昔日熙熙攘攘的乘客,也少了长龙般排队“求票”的壮观盛景,但却多了别具特色的新景象。火车站依然在原地默默地肩负着它的货运职责,原先的站前广场成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傍晚时分,偌大的休闲广场四周一排排挺拔的绿树,市民三五成群陆续赶来,或歌或舞,或嬉笑玩耍,仿佛热闹一时的火车站又回来了!
一座火车站,承载着无数铜陵人儿时的记忆,同样也是很多人眼下幸福生活的一处缩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盛向锋)9月13日,记者来到幸福渠污水处理和水质提升工程二标段二院门诊部附近路段看到,30多名工人正忙于管道安装...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