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手资料就是地质的生命线 记市全国青年岗位能手、321地质队工程师单士锋

铜陵日报 2019-09-10 10:42 大字

■ 本报记者 李莉

“也许是太热爱地质事业了,从拿起地质锤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想过放弃。”作为一个地质人,321地质队工程师单士锋长期坚持在野外工作一线,他笑言自己的日常就是与星辰为伴、与岩石对话,能够找到矿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2006年高考填志愿时,单士锋“误打误撞”地报考了地质学专业,他曾一度认为自己以后会是个科学家,从没想过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里。“一开始落差真是挺大的。”但也正如他所说,“从拿起地质锤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想过放弃。”9年来,单士锋始终坚守在野外工作的第一线,先后主持地质勘查项目4个,编写勘查设计10余个,诸多殊荣加身。

地质工作一年到头基本是在野外,工作量大、生活枯燥,还有极大的危险性。每天天刚亮,单士锋就要和队员一起上山,山里没有路都是树林、刺藤。出发时背着干粮和水,回来时背着岩石标本,一天下来至少走10多公里,晚上才有空整理资料。一个项目做下来,光是野外记录的资料和图件就足足装了十几个资料袋。

野外工作危险多。夏季头顶烈日,山上树林密实,闷热得喘不过气来,非常容易中暑,人丹、藿香正气液都不顶用。任务重、时间赶,一条线一般一天就得跑完。“几年野外工作下来,没中过暑的队员都是‘国宝’了。”除了烈日酷暑,地质队员们还经常会碰到蛇和其他危险。

“虽然苦、虽然累,但信念从不动摇。”单士锋笑着说。尽管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荆棘和波折,但单士锋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他深知地质工作实践性强,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就是地质的生命线。

和矿石打交道是地质工作者们的日常,在野外发现新的矿藏是他们最欢欣鼓舞的时刻。2012年,单士锋和同事们在焦冲金矿做勘探。当由他设计的钻孔打出来20多米磁黄铁矿矿石时,他非常激动,感觉之前的一切苦难都没有白费。“321地质队给了我一个很高的平台,这里走出过很多地质大师,这些对我都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在队里老师傅的传帮带下,单士锋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多次获队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获省地矿局找矿成果奖,一次获省地矿局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2018年,立足于矿产勘查的同时,单士锋主动接触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加入321地质队“铜陵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团队”,着手铜陵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和尾矿库环境治理工作,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中引入三维建模、数值模拟技术等新技术,更好地服务地质工作。

单士锋数年如一日地坚持对地质工作的热爱,用青春谱写时代建功的奋斗篇章。他呼吁广大铜陵青年扎实工作,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为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推荐

70岁“机厂”退休

安徽铜陵市民习惯把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机械总厂简称为“机厂”。“机厂”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铜官山工程处机械小组,那个时代...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