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守护江豚的路上 记大通中心学校科技辅导员刘治文

铜陵日报 2019-06-15 08:04 大字

■ 本报记者 杨竹青

连日来,大通中心学校科技辅导员刘治文和几名同事一有闲暇时间就忙着搜集整理有关江豚的各种资料,再从儿童读物的角度梳理故事情节,计划编写一本江豚故事读本《江豚的秘密》,向该校、郊区、全市中小学生推广,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江豚,保护江豚。

刘治文出生在大通镇,从小一直生活在那里,他的父亲在大通镇码头附近一家搬运公司工作。他偶尔到公司附近玩耍,会看到江面上有江豚的身影,所以对江豚一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可是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江豚的习性、特点,从教后更是发现虽然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坐落在大通镇,学生们大多是在江边长大,却对江豚知之甚少。而真正触动他的是一节“画家乡”的美术课,虽然有很多学生画了江豚,但他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学生画的江豚形象是完全正确的,这“刺激”他开始了江豚保护的科普工作。他把江豚作为科普教育的素材,进而开展长江生态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长江大保护”的意义。

2018年5月3日,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出生一头可爱的小江豚,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为小江豚取名叫“通通”,并将“我与江豚共成长”确定为当年该校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主题,希望孩子们与小江豚“通通”一起茁壮成长。刘治文带领学生们利用美术课教学生们画简笔画江豚,画国画江豚,画水彩画江豚,还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指导科技制作社的孩子们给江豚填色卡涂色,给江豚模型彩绘,用3D打印笔画立体的江豚;在毕业前夕带毕业班的学生画“江豚毕业墙”;在暑假里和其他老师一起在学校围墙进行“长江精灵,微笑宝贝”主题墙绘,邀请大通剪纸非遗传承人教学生们剪出江豚的模样。2018年7月,在铜陵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刘治文指导的7幅学生江豚画作品全部获奖,其中市级一等奖5幅(选送省赛1幅)、市级三等奖2幅;2018年10月,在由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影像自然工作室主办的《2019年微笑江豚》台历网上征集活动中,他和四名学生的江豚画入编《2019年微笑江豚》台历。

为了在学校营造更加浓厚的守护江豚氛围,刘治文和同事们在设计校徽、校旗,定制校服和给校歌填词的时候,都嵌入了“江豚”元素,通过随处可见的江豚形象展示,给学生润物无声的教育。还邀请铜陵淡水豚保护区专家来学校给学生们作讲座,并为学生们编订了《淡水豚知识题库》,组织学生参加“江豚知识知多少”竞赛答题。一系列科普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对江豚浓厚的兴趣,该校学生叶心仪、胡雨涵对江豚和鱼类尾巴不同产生了兴趣,在刘治文鼓励下,利用周末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还制作了江豚和鱼类尾巴的模型,模拟二者的运动方式。在刘治文的指导下,这两名学生还拍摄了《江豚尾巴的秘密》科学微电影,并参评了第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影像节,荣获了三等奖。

该校的江豚保护教育工作逐渐被人熟知,2018年11月20日市文化馆举办了“留住江豚最后一抹微笑”大通中心学校师生江豚美术作品展。大通中心学校以“我与江豚共成长”为主题的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被评为“2018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实施学校”和“2018年安徽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还被授予全国第四所、安徽第一所“守护江豚示范学校”称号。

新闻推荐

铜陵市竞技麻将协会 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本报讯(记者钟灏)6月12日,市竞技麻将协会举办“竞技麻将与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吸引了全市60余名老年人参加。据介绍,竞...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