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豪:带领医院从困境冲到“三甲”

铜陵日报 2019-05-08 07:59 大字

■ 本报记者 方文婷

提起吴忠豪,不少人印象深刻:他当过人民医院院长和原市卫生局局长,退休后又被4个省的多家医院聘任为院长,一直在医卫领域贡献力量。

1964年,学医的吴忠豪毕业后分配到市人民卫生防疫站(市疾控中心前身)开展防病工作。1966年,受原市卫生局委派,率领一支医疗队到农村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巡回医疗,回来以后去了市人民医院外科当医生。

早期的医院除了儿科、妇科等小科室以外,主要就是内科、外科。吴忠豪在医疗一线成长起来,1984年担任副院长,1988年担任院长。初任医院领导时,医院比较困难,房屋简陋,设备陈旧,医生外流,病人外转,在全省卫生系统文明创建检查中位列倒数第一。

当时,因为医疗水平限制,铜陵市肿瘤病人必须外出就医。老职工比较多的铜官山铜矿花5万元在上海“定购”三张床位,肿瘤病人轮流前往住院治疗,交通、信息又不便,劳民伤财。看病难的问题让吴忠豪很痛心,于是他提出一种新的办院思路:政府所有、企业入股、多元经济办医院。得到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医院通过《铜陵日报》发出倡议,全市工矿企业纷纷支持。用他的说法是,把伸开的巴掌握成拳头,面向全市集资办院,每5万元一股,回报是一张病床使用5年不收费,方案得到企业积极响应。吴忠豪跑了183趟,向当时的新桥矿、一麻、二麻、化纤厂、有色二冶等很多厂矿企业筹款共450万元,盖起了当时的内科大楼。施工过程中,当时发电厂的水泥厂支援了400吨水泥。这个创新做法大幅度提高了市人民医院的医疗硬件水平。

当时,市人民医院X光机很落后,吴忠豪就找到当时的市化纤厂负责人说:“我们一个市级医院都没有这么好的X光机,放在你们这里简直是浪费”。化纤厂于是决定,把没有投入使用的X光机送给了医院,还配套送来刚刚安装好的价值14万元的锅炉。吴忠豪开放办院的思路得到各方的全力支持,当时医院没钱上肿瘤放疗“钴60”项目,向市主要领导反映,顺利补齐了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填补了铜陵市肿瘤治疗的空白。从那以后,铜官山铜矿退掉了长期在上海“定购”的床位。新思路办院使市人民医院的医疗设备在全省同行中领先,特别是CT、磁共振等设备当时在皖南地区是第一家引进,在大大方便本地及周边地区人民就医的同时,医院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除了改变医院面貌和就医条件,吴忠豪担任院长时还进行医德医风建设。他明确提出要尊重患者、改善医患关系,通过建章立制让病人监督医务人员,让每一位出院病人都填写一张反馈单,写明对哪个医生、护士最满意和最不满意,对于医院有什么建议。由此,医院医德医风大大改善,并跻身全省“十佳医院”,成为安徽省卫生系统第一个文明单位标兵,后来成为全国文明单位。

1997年,市人民医院历时三年争创成为全省首批“三甲医院”。这三年中,医院职工增长到998人,比他初当院长时的412名翻了一倍多。吴忠豪认为,“三甲医院”不仅仅是声誉,更主要是内涵,医院能够解决哪些疾病,诊疗能够达到什么水平,每年有多少论文发表、有多少科研成果……这是需要全院各个科室共同承担的责任。

吴忠豪在担任铜陵市人民医院第八任院长期间,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在医学临床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在医院管理领域提出并实践新理论、新方法,医院被省卫生厅命名为全省“树行业新风、创优质服务”示范医院,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第三产业先进单位称号。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院长、市劳模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铜陵市开展建设工程市场行为专项整治

本报讯(记者盛向锋)为贯彻省住建厅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相关通知精神,切实整治铜陵市建筑市场存在...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