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胜:默默奉献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铜陵日报 2019-04-13 10:56 大字

■ 本报记者 方文婷

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在铜陵装载机维修行业,市运输公司装载机修理工周全胜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作为搬运工人的后代,由于家庭生活困难,1964年只有16岁的周全胜成为一名普通搬运工人。5年半的体力劳动,使他亲身感受了肩扛人抬的辛劳,于是暗想掌握一门技术来减轻劳动强度。

1970年,领导看他肯动脑,善钻研,便选派他参加公司技改组。1984年,公司成立汽车队,又选调他当汽车修理工。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并坚持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购买技术书籍。

1976年冬天,一辆黄河牌汽车发生了故障,车队派周全胜去修理。可修了一整天也没修好,心急如焚的他顾不上疲劳,冒着大雪步行10多里,向一位老师傅请教。当他来到这位老师傅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老师傅感动地说:“你的这种精神,真叫我佩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几年的刻苦钻研,周全胜成为班组里技术最好的修理工。1986年,公司购置了3台装载机。装载机是特种机械,技术含量高,修理难度大,领导决定由周全胜挑起维修的重担。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盛夏严冬,他成天泡在装载机里,不停实践,反复琢磨。长期刻苦钻研和反复实践,使他熟练地掌握了装载机维修技术,成为本地装载机维修方面屈指可数的技术能手。当时,不仅市内一些大型厂家,周边的芜湖、宣城等地装载机在遇到疑难杂症时也慕名请他帮忙。同行们提到周师傅时,无不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个了不起的“土专家”。

周全胜不仅有一套过硬的修理技术,更处处为企业着想。装载机价格高,部件昂贵,零部件一旦损坏,大多数修理工只换不修,浪费严重。周全胜便尝试在工作中修旧利废、节约成本。装载机液压部分的举升油缸和转升油缸经常冲坏油封,配件难买,更换困难,他大胆动手进行缸套模型改进,研制两种专换油封的特殊模具,该项成果每年为企业节约20000多元的配件开支。装载机刹车分泵经常因锈蚀而分离不开,修理非常困难,报废一件要耗费1000多块钱,他用16吨千斤顶芯改装成分泵拆装压力器,只需要把分泵内芯抽去,换上油封再压进去就解决问题,材料成本仅几元钱,该项革新每年节约资金万元以上;他还动手改制了双层滤网储油罐,将油料回收后过滤两次再使用,利用率达80%,每年节约特种油2吨多,节省资金万元以上……据统计,周全胜每年修复机械、节约材料费用在15到20万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在15万元以上。

周全胜为人踏踏实实,不争名利,甘当新时代的“老黄牛”。他先后获得多项荣誉,但从不居功自傲,公司给予他的奖励也全部捐献给灾区;1992年,他一家5口人住在22平方米的旧平房,领导给他调整住房被他婉言谢绝,把房子让给了同事。

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周全胜为社会和企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多项殊荣。1978年,他荣获交通部授予的先进生产者称号;1995年被评为铜陵市劳动模范,并当选市人大代表;1997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同年光荣当选省党代表、省人大代表。

新闻推荐

合福高铁旅游媒体联盟再聚铜都

“醉美合福线融媒铜陵行”。4月12日下午,第五届合福高铁旅游媒体联盟联席会议暨沿线旅游发展论坛活动在铜陵举行。闽...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