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的周师傅
■刘同福
无论是刺骨寒风的吹打,还是炎炎烈日的炙烤,顺安镇紫金城菜市场大门口,每天天刚亮就有一个人守在那里。这人是一位修鞋师傅。我的职责就是维护菜市场的治安,每天都要和他闲谈一会儿。闲谈中得知,他姓周,家住新桥,今年62周岁,从事修鞋已经四十多年了。我仔细地打量了他的身材:瘦小的身躯,一米六几的个头,额头深深的皱纹足以说明他经历岁月的沧桑。满手的老茧,足以证明这份工作的艰辛。
他祖籍周潭,兄妹十人,在家排行老七。十三岁时父母双双离开人世,他刚上初中。在哥哥、姐姐们的资助下读完了初中、高中。说是资助,其实也就是给一点油、米,其他的生活用费还是要自己去挣。那是计划经济的时代,每家生活都很拮据。高中毕业的他就走向社会,没有技能,没有引路人,也没有可以投靠的亲友。做过好几种工作,都没能取得成功,一事无成。1977年恢复高考,不甘心的他也走进考场,结果名落孙山。他不会做农活,有一位远房侄子在铜陵市一家矿山上班,邀他到铜陵来。二十三岁的他只身来到了铜陵。
一无所有的他,只得租一小间房子住下来。思前想后又能做点什么呢?不能在焦急中等待,在贫穷中坚守。他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其实是寻找商机。只见一位修鞋师傅摊子前围着许多人,他看到了商机。就干这一行!于是他决定拜师学艺。学了十多天,觉得这事也太简单了,于是就溜走单干。买回修鞋机子和工具,批发了一些修鞋用的材料,在新桥矿的街头就摆起来了。可是,客人送来坏得厉害的鞋不会修,难度大一点的又修不好,包、衣服换个拉链都要整上半天,怎么也达不到顾客的要求。生意惨淡,一天只能挣到几角钱,只能勉强维持一人的生活。他经过反思,这不行,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又一次去学艺。他接受上一次的教训,细心、热心、耐心,苍天不负有心人,五个月后真正出师了。他又一次来到街头摆摊子,这次大不一样,做起来得心应手,于是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五年后,周师傅在附近乡村做了两层小洋房,现在看来是比较简易,可当时这样的条件着实让人眼红。他也成亲了。
他和我聊起家里的事时,口若悬河,一脸的兴奋。家有三个子女,两女一男,大女儿已经出嫁,活泼可爱的小外孙会叫外公了。小女儿和儿子都在读大学,他们都很争气,上学时勤工俭学,放假时打工,生活费基本能自理,可两人的学费依然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无论下雨还是天晴,无论数九寒天还是炎炎的夏天,他每天天不亮就摆好摊子,无论有人没人都要到天黑才收摊子,拼命地挣钱。他的手艺现在很好,什么样的鞋他都能修,修个包和伞也就是三五分钟的事。他很有职业道德,收费十分合理,从不多收顾客一分钱,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每天中餐都从家带饭来,在微波炉上热一下吃。每次在我们菜市场买菜,都捡便宜的,很少买鱼、肉 。我常常劝他:“老哥哥,这把年纪了,干活悠着点,别累坏身子,生活上也要善待自己。”他很平静地告诉我:“老弟,我也想啊!可是我两个孩子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鼓励两个孩子去读研究生,儿子还要成家,我只要能动的一天,我就要挣钱,哪怕是一元钱、一元钱地攒着。”
我看着他离开菜市场的背影,从他那弱小的身躯上真正地读懂了“父爱如山”。
新闻推荐
2月19日,铜官区新城办事处2019年元宵节文艺演出活动现场,居民在表演舞蹈。据了解,为欢度元宵佳节,该办事处组织居民开展文艺...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