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江经济带水清岸绿产业优铜陵样板

铜陵日报 2019-01-10 11:00 大字

一、坚持提高站位抓实施

首先,在思想层面,加大宣传引导,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介,深入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解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相关文件会议精神,让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树牢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教育培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理论知识和决策部署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纳入党校主体班、专题班教学内容,不断增强各级干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在行动层面,树牢“一盘棋”理念,提升县区、市直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的主动性,鼓励他们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力量。发挥“头雁效应”,抓住“关键少数”,聚焦既定目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层层有压力、人人有动力,形成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同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省、市贯彻意见,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发挥督查利剑作用,坚持“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聚焦违法排污、固废危废等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逐项建账、实时查账、定期对账、办结销账,确保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任务落实到位。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落实《铜陵市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试行)》,坚持“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都必须管环保”,压实环保责任,杜绝搞选择性执行、变相式执行、功利化执行;加大环境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力度,完善行刑移交联动工作机制,压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动环境守法成为常态。

二、坚持水岸共治优布局

严格“禁新建”,围绕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目标任务,制定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质量底线。编制环境准入清单,优化产业布局,严格环境管理,按照“1公里严禁、5公里严控、15公里严管”要求,筑牢三道防线。认真“减存量”,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清理,持续巩固“五治”行动,严格控制铜冶炼、硫酸、钢铁、焦化、铸造、水泥等产能新增,全面消除“散乱污”现象。积极“关污源”,盯住江上、入河排污口、城镇污水、农村面源污染等,加强港口、船舶污水、垃圾接受处理设施建设,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规范化改造和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进“进园区”,加快园区优化整合,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将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搬入园区、纳入管理,加强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开展园区环境污染集中整治,确保园区和企业都能达标排放。广泛“建新绿”,深入推进林长制,认真实施生态复绿工程,大规模开展长江干流两岸绿化工作。全面实行矿山山长制,强力推进生态复绿补绿增绿,对宜林绿化空白区域开展林地修复,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廊道;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加快实施工矿废弃地、尾矿库、排土场生态修复和土壤污染治理。大力实施河长制,推进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和西湖、东湖等重点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加强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一体推进退田还湖、植被恢复、水系连通、围网拆除、生态移民等工作,改善水生生物生境。

三、坚持三产协力促转型

在农业上,积极推广粮油高产优质新品种和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推行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工业上,认真开展传统磷硫化工、有机化工等行业技术升级,大力发展低污染、低排放的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铜基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积极建设城市矿产、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加速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在服务业上,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开发工业矿山、城市湿地、长江古镇等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加快推进亿吨大港、物流园区和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物流电子商务、第四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枢纽式物流服务,建设铜陵港现代物流基地、桥港现代物流园等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打造皖中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同时,依托中心城区、工业集聚地和交通枢纽,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软件、文化旅游、中央商务、服务外包、商贸综合体、新型专业市场和综合性生产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四、坚持创新驱动强实体

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鼓励各类企业创建升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有色、铜化、精达等龙头企业建设省级或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合工大(铜陵)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立项、动态跟踪和督查管理等全程服务。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建设平台型众创空间,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价值市场化,促进知识产权、基金、证券、保险等新型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简化资产评估备案程序,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推广应用。同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统筹杠杆政策与奖励补助、上级政策与下级配套、普惠支持与竞争配置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撬动作用,加快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创新投入体系,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五、坚持抢抓机遇筑高地

抢抓“一带一路”发展的战略机遇,引导支持优势产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有序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积极承接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强与国外知名企业、行业组织合作,鼓励优势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快共性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扶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抢抓放宽外商投资准入的政策机遇,有序吸引外资进入国有资本投资领域,依法依规参与能源、交通、环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抓住落实外资企业同等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优惠政策契机,支持外资在铜陵市设立各种形式的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他们与内资企业联合建设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参与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攻关、技术标准制定。抢抓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政策机遇,强化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积极构建与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无缝对接的承接体系,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流向铜陵,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真正将长江铜陵段打造成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经济带。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 课题组成员:丁 兵 胡江兵 林珏 谭 辉)

新闻推荐

政协委员协商讨论“两院”工作报告等

本报讯(宗合)1月9日下午,出席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分组协商讨论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协商...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