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面的”到“双燃料”出租车,“的哥”生涯十六年—— 流动的城市名片见证生活变迁

铜都晨刊 2018-12-11 10:24 大字

铜陵市出租车智能终端信息化系统通过近一年的安装运行,实现了车辆实时监控和应急报警、多方式语音信息推送、驾驶员上岗刷卡管理、行业管理及数据分析、乘客服务投诉认定、失物查找、服务评价等功能,优化了出租车行业服务功能,提高和改善了行业管理效能。本报记者 过仕宁 摄

1999年,被评为优质服务车的出租车。这是铜陵市的第二代出租车,车型以“昌河”“大发”等面包车为主。照片由市运管处提供

“的哥”张斌开着出租车在路上行驶。本报记者 詹俊 摄

■ 本报记者 陈燕飞

当了16年“的哥”,58岁的张斌开着他的出租车跑遍了铜陵的大街小巷,行驶16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赤道40圈。夏利、羚羊、普桑、捷达,车换了四代,人也从40岁出头干到了快退休。

这些年,张斌说,家里变化非常大,都是自己日行数百里,用双手挣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出租车从“黄面的”到“双燃料”,从招手停到网络预约,从现金支付到扫码,张斌在出租车里也见证了铜陵的发展。

修过铜陵最早的出租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会儿,铜陵刚刚开始出现出租车,全市也就几台车,普通老百姓打不着车,看见出租车也不敢坐。”提起出租车,张斌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1986年10月1日,第一辆车顶有“出租”灯标志的车上路,标志着铜陵市出租车正式营运。此后,一直到1994年间,铜陵市的出租车仍比较少,基本上是本市在外经商人员购买的二手车来从事出租车营运,当时主要车型有“上海”牌轿车和前苏联的“伏尔加”轿车,这构成了铜陵市出租车市场的雏形。

“当时在路上看到出租车,我们都心生羡慕,不过羡慕归羡慕,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可是买不起出租车的。”那时候,张斌还没有开出租车,只是在干汽车修理,还兼职搞摩托车载客,铜陵最早出现的出租车,就在他手上修过。

“那时候的出租车还不像现在的出租车车型,不过质量不错。”张斌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租车还没有计价器,也不是现在的招手停。驾驶员基本上都是在长江路、汽车站和火车站停着,等着客人上车,“一般都是做生意的人才会坐。”张斌说,没有计价器,价格也是互相商量,“最低低不了5元钱,坐一趟出租车在当时可是很奢侈的事。”

张斌记得,1995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出租车的市场需求旺盛,铜陵街头很快就出现了另一道新风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种头顶“出租”字样的黄色面包车,“那时候大家出门打车都会说,打一个‘小黄虫’。”张斌笑着说,出租车驾驶员过来修车时,大家就说“小黄虫”又来了。

张斌口中的“小黄虫”是当时出租车的主导车型“昌河”面包车,同时期的车型还有“大发”“神风”和“安驰”等小型轿车。“那时候的出租车开得不舒服,车坏得也频繁。”张斌说,车的发动机在驾驶员的座位底下,夏天的时候,驾驶员只好把一条湿毛巾垫在座位下面,但还是烫得受不了。

“别看当时的面包车没空调、容易坏,坐着还不舒服,但老百姓特别喜爱它。”张斌说,之前,老百姓只在有急事,或者在结婚迎亲等特殊情况下才会选择打车,可“小黄虫”不一样,起步价只要3元,比当时的摩托车起步价就高1元,而且车上能装下大物件,相比之下,摩托车生意越来越差, 打出租车的人却越来越多。

出租车行业越来越规范

2002年,42岁的张斌卖掉摩托车,开起了出租,“那是帮别人开,当时铜陵刚开始进行出租车更新,面包车全部淘汰,我开的第一辆车是‘夏利’。”当初决定入开出租这行,张斌说,是因为“眼热”。

2003年,铜陵市出租车进行第二轮更新,从“夏利”更新为“富康”、“奇瑞”、“羚羊”,车辆档次开始向舒适性、环保型转变。张斌贷款4万元买了辆“羚羊”。

“买车的钱我一年时间不到就挣回来了。”张斌说,此后的10年里,尤其是2010年左右,正值出租车行业的黄金期,每月交完“份子钱”,至少能挣上万元,收入就连公务员也望尘莫及,有人调侃,出租车驾驶员是去马路上捡钱,“一天从早开到晚都不觉得累,连饭都顾不上吃。”火爆的生意让张斌家的条件迅速改善,添置了家电、买了房……

开车16年,无安全事故,车子更新换代了4次,总驾驶里程160万公里,张斌点点滴滴地感受着出租车行业的巨变。“换车就是换了工作环境,乘客也越来越舒服了,过去出租车一个星期不洗都没有人管,现在座套天天换,出租车都干干净净的。”张斌说,以前出租车司机去哪儿,没人知道,现在有了智能终端系统,后台都有监控,乘客和司机的安全系数都越来越高。

在此期间,铜陵的路网越来越完善,张斌发现,过去只能在市区的几条路跑跑,车费最多不超过10元,后来长距离的单子渐渐多了起来,到农村的路越来越好,几十元上百元的单子也不再新鲜。

前两年,临近退休的张斌又接触到了个“新玩意儿”——打车软件。乘客在智能手机上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出租司机的手机上就会收到订单,50多岁的张斌主动学习,现如今,几乎每一位出租车司机都会使用打车软件接单,乘客也无需再漫无目的地站在路边等车,只需点点手机,出租车司机就会按照定位开到跟前,方便快捷。

谈到这些年的变化,张斌深有感触:“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交通发展越来越好,人们出行也快捷方便了。”

大胆踏出行业改革的第一步

2010年年底,铜陵市出租车为1584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的哥”的高收入光环也渐渐不再,此后,出租车一直维持在这一数量,出租车行业在起伏中,寻找新出路。

2017年,张斌换了职业生涯里的最后一辆车——捷达,也是这一年的12月29日,铜陵市出租车行业管理经历重大改革,50位出租车驾驶员带车入股,组建了铜运出租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安徽省第一家由出租车驾驶员带车入股成立的出租车公司。张斌则是7名主要发起人之一,他大胆地走在行业改革的路上。

张斌说,在国家出台《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的大背景下,在政府支持下,2017年,他们带车组建了股份制公司,“希望通过新的公司形式,破解当前出租车挂靠式、委托式经营机制的弊端,提高出租车公司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上车是司机,下车变股东。有了新一重身份的张斌说,公司成立快一年了,在每个股东的努力下,在探索中发展。

“我这16年都献给铜陵的出租车行业了,从壮年开到小老头子。铜陵出租车行业的起起伏伏,我都经历过,这些年我是在出租车里见证了铜陵的发展。”张斌感叹,铜陵出租车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乱到规范的发展过程,已成为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每天行驶在这座熟悉的城市里迎接一个个陌生的乘客,张斌的每一段行程都包含着一个故事。时代在变迁,乘客总有聊不完的见闻,张斌听着别人的故事,也紧握着方向盘上的幸福。

新闻推荐

一市民荣登11月份“中国好人”榜

本报讯(记者李莉)11月29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18年11月份“中国好人榜”,铜陵市市民顾松盛荣登榜单。目前,铜陵市“中国好人”已...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