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将让铜陵农耕文明重获新生

江淮时报 2018-09-11 11:00 大字

铜陵市郊区政协委员吴华

传统的农耕文明,浸润着乡村生活规则、意义和价值,引领着乡村居民的心理、行为和关系,塑造着社会治理的理念、方式和秩序。乡村是传统文化源头,更是农耕文明载体。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历经兴盛、波折与凋敝,却依然在乡村大地顽强地延续、流淌。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当下广大乡村乡土文化开发、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铜陵如今和全国各地一样迅速行动起来,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挖掘认定工作,在修复乡村文化断裂的同时,建构起有效的文化衔接与整合机制,让铜陵乡村进入深刻转型期,正在助推乡土文化的蓬勃复兴。

从生产发展到乡风文明,从改善居住环境到提升农民素质,从实施村庄整治到保护乡土文化,当下铜陵全域开展美丽新农村建设,通过加强物质基础建设,重新唤起广大村民、迁居城市的游子及外来游客对家园的记忆、归属与认同。

放眼全市,无论是培育提升现代农庄,还是打造田园综合体、创建农业特色示范区,似乎都在贯串“产业–生态–人文”这条主线实行一体化运作,乡土文化已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建设的灵魂。随着全域旅游观念的提出与实践,铜陵乡村旅游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已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踏上穿越、怀乡、寻梦之旅,他们带着萦绕心间的“乡愁”,在美丽乡村间穿梭游走,让农耕文明在乡村振兴的变革中重获尊重,展示出光芒四射的新魅力。

乡土社会文化觉醒的标志,便是当下积极开展的古村落保护。传统村落虽是过去村民的生活空间,但更是他们的心灵家园。这里蕴藏着先人积累的生活智慧与乡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还有根深蒂固的地域民俗文化。村落文化能否继续延续厚重生命?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村落列入文化遗产名录就完事的,还要筹措资金“拯救老宅”,守护即将逝去的乡愁;还要挖掘村落文化基因,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在保护性开发中助力传统村落发展;更要实施乡村记忆工程,通过拍摄乡村纪录片、邀请专家深度解析地方文化等多种方式,留住沉睡中的历史映像和文明密码。

乡土文化的悄然复兴,给乡村现代化转型奠定了一个撬动支点,为中国乡村发展增添了更加充足的文化自信。人们在乡土文化的复兴中,重新审视生活的内涵,重新发现生命的价值,重新构筑乡村的未来。

这种乡土文化复兴,不是单向地怀旧复古,是一种修复和回望,更是一次变革与新生。传统是它生存的土壤,现代是它发展的指向。我们需要努力的是在开放性思维中,在与城市文化、域外文化的互学互鉴中,去充分激活乡土传统的文化精华,去积极探寻乡土文化的现代表达,去充分释放乡村文明的核心价值。

乡土文化复兴也不是一味迎合市场需求。我们虽不能忽略市场机制在当前文化复兴中提供的能量和动力,但任何随意贴标签地装潢、破坏性地开发、过度商业化地变现,都是需要警惕和摈弃的。乡土文化复兴的意义,全在于造福乡民,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引领他们的文明进步。

乡土文化复兴还得防止泡沫化、运动式炒作和刮风。文化的进步是自然地发育、生长,它需要的是清风徐来、雨露滋润与阳光沐浴。因此,在当下特色小镇建设、乡土文化复兴与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的热浪扑面而来之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头脑,记取历史教训,务必尊重各地的特色乡情,尊重文化演进规律,尊重农民发展意愿,切实保持文化自信的定力,坚守乡土文化的本真,把握文化复兴的方向。

新闻推荐

捡到受伤猫头鹰 移交森林公安救助

本报讯(记者郭月红)9月3日上午,市民刘女士拨打12345市长热线,反映她捡到一只受伤的鸟儿,想送给相关部门。市森林公安局接热线...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