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并非真正“情人节”

铜都晨刊 2018-08-17 10:05 大字

本报讯(记者路璐)8月17日,农历七月初七,迎来传统的“七夕节”。这个带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演化成“中国情人节”。但“七夕节”背后真正的民俗传统又有哪些呢?七夕与情人节是否又真的有联系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铜陵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吴华,听他谈一谈传统七夕背后的真正涵义。

“七夕的传统民俗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穿针乞巧\’。”吴华告诉记者,“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又被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是中国古代年轻女性最为重视的节日。每到“七夕节”晚上,女子都要穿针引线,摆下瓜果贡品,乞求自己能像天上的仙女一样心灵手巧,做一手好的针线活儿。这被称为“穿针乞巧”,在许多史书中都有记载。

“所以我觉得七夕其实是女性展示自我的一个节日,并非和爱情有很大关系。”吴华认为,中国古代七夕并没有情人节的概念,现在年轻人把它当作一个爱情节日,主要是跟民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爱情传说有关系。吴华说,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郎和织女原本是一对恋人,却天各一方,被无情分开,每年七夕这一天,成千上万只喜鹊会搭起鹊桥让他们团聚。

“这个凄美而浪漫的爱情传说的确很容易让中国的年轻人把七夕节跟情人相会联系在一起。但我认为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吴华看来,尽管年幼时经常听到牛郎织女的故事,但传递的并非是爱情,而是夫妻之间不离不弃,互相支持,承担家庭责任的传统精神。

吴华表示,在过去,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一年当中只有两个节日可以出门:元宵节和七夕节,“这两个节日都是允许尚未出阁的女子可以外出的日子,每当这一天,女子可以结伴出门游玩;夜晚来临,还可以参与家族内的乞巧比赛,展示自己的技艺、素养及学识。”相较于过去封建社会的束缚,吴华说,七夕节是一个难得的引导女子不断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传统节日。

说到七夕民俗,吴华告诉记者,七夕当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便是“拜星宿”。“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天空中的魁王星和织女星最亮眼。每当这时,少男少女就会向天空中的星宿祈福,少男拜魁王星,祈求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少女拜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展露才华。”吴华说,正是源于人们对星象的崇拜,才会不断发挥无穷想象,传承七夕。

“我认为七夕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的意义在于歌颂古代女性的打破封建传统和礼教束缚。”吴华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夕节更应被强调的是它的传统内涵,应当被视作一个文化传承日。

新闻推荐

铜陵市质监局举办食品相关产品专题培训

本报讯(记者吴彬)为进一步推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日前,市质监局举办了全市食品相关产品专题培训,全市6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