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电影放映员:47年放了12000多场
■本报记者陈燕飞
露天观看电影,曾是许多人美好的记忆。今年66岁的伍传后,从19岁开始放电影,47年来累计放映12000余场,是铜陵市最早一批的乡村电影放映员,也是全国农村送电影下乡优秀放映员。一台台放映机、一张张影片、一条条村道、一场场电影,伍传后和电影打了一辈子交道,至今,他还在放电影。
1971年,初中毕业的伍传后参加乡镇招考,开始成为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当时全县只有5台电影放映机,放映员只有10人,不是谁都能被选上的。”回忆当年被选录,伍传后仍旧充满自豪。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大部分地方没有通电,村民没有其他娱乐活动,看电影在当时极受欢迎。伍传后记得自己放的第一场电影就是用的16mm胶片放映机。“当年村民只要知道放电影,天没黑家家户户就都带着小板凳赶来了,2部电影放了3个多小时,场面听不到半点杂音。电影放完了,村民都迟迟不肯离去。”让伍传后印象深刻的还是1979年在原朱村乡政府放电影,那时候太阳还很高,放电影的空地就已经坐满了十里八村赶来看电影的群众,“那一次来看电影的足足有1000多人,场面太壮观了。”
放电影引来万人空巷,无论去哪放电影总是被前呼后拥,这样的“待遇”让农村电影放映在伍传后的心中扎下了根。无论多远的路,无论刮风下雨,伍传后都没有停歇。他一年放300个工作日,要放600场电影,基本上天天都在放映。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他总是载着放映设备四处奔波,为乡亲们带去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享受。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视机、音像制品等电子设备迅速崛起,绝大多数乡村通上了电,人们的娱乐方式有了更多选择,绝大部分乡镇电影队在这个时期瘫痪了,很多放映员也都转行了,可是伍传后却依旧坚守在乡村的放映岗位上。这不仅是出于热爱,也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虽然放映的场次少了,工资待遇大大降低了,可是只要约定时间放映,伍传后就会风雨无阻准时赶到村里。他说,虽然观影人数不似从前,但还有不少村民仍喜欢露天电影这种形式,只要有人看,他就一定要放。一般来说,两场电影放完后大概是晚上11时左右,这么多年来,他放完电影回到家基本上都是半夜。
随着国家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出台,乡村公益电影在铜陵市铺开,乡村电影放映又迎来新的曙光。现在,伍传后常年来回在顺安、朱村和敬老院放电影,一年要放200场电影。如今的伍传后,已是当地资格最老而且还在工作的乡村放映员。他说:“我放了一辈子的电影,老百姓也热爱看电影,这不仅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爱好,只要我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放下去。”
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胶片放映机到数码放映机,从录像带到光碟再到数码电影,伍传后经历了农村电影事业的变革,也见证了农村从落后到富裕的巨大变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朱敏曹文静)8月13日,铜陵市企业开办“一窗受理”综办窗口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试运行。该窗口是由市工商局牵头,整合...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