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飘香———记校园小记者“游太平老街,品传统美食”采风活动

铜都晨刊 2018-05-25 10:06 大字

新鲜出炉的锅巴,小记者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小记者们在制作臭干的作坊中了解制作工艺。一个个面团在阿姨们灵巧的手中变成了烧饼。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刘敏摄

———记校园小记者“游太平老街,品传统美食”采风活动

活动有所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大家都知道,可又有多少人真正感受过呢?这一次的小记者活动,就使我真正明白了这句诗的含义。

那天上午7:30,我们小记者准时乘坐大巴车前往这次活动的目的地———太平老街。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都在期待着这次活动,没过一会儿,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随后,我们下了大巴车,准备前往我们的第一个参观地点。

第一个参观地点是当地的潘老九锅巴店,我们排成两列纵队,兴致勃勃地走进了这家店。一进店,我们便看到了一个个麻袋垒起来的“墙”,大军叔叔给我们解释道,这是柴火锅巴的燃料:锯末。之后,我们走进了这家店的制作间。走进来以后,我们立马就被这喷薄欲出的锅巴香味迷住了。这家店的老板潘叔叔为我们做了介绍,我才知道,别看这锅巴小小的一块,其实做起来难得很呢!从一粒粒生米到香脆可口的锅巴,竟要四个小时,要淘米、添柴、煮饭、贴锅、焖烧、烘烤等来来回回这么多道工序,是个十足的体力活。那位制作锅巴的阿姨,衣服都被汗水弄湿了。这下,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苦,我们吃到的那一块块锅巴,都是这些制作锅巴的人费了很大力气、很多汗水才制成的,如果我们还去浪费它们,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我们参观完毕后,有些小记者买了一袋锅巴,说是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品尝一下,就这样,我们走出了这家锅巴店,准备前往下一个参观地点。

这次,我们来到了一家卖烧饼的店。这家店的老板,边做烧饼,边给我们做了介绍。这烧饼里外共有18层,层层酥透,黄澄澄的,就像橘子皮一样。光这么闻一闻,都让人垂涎三尺,更别说这么吃上一口了,简直是太美味了!又酥又脆,香味十足。我和许多小记者都买了烧饼,想着下次还能来这里吃到这样的人间美味。

最后,我们又去了一家制作臭干的店铺,可惜的是,这家臭干店的臭干已经卖完了,我们买不到了,看来,这臭干真的是相当受欢迎呀!

参观完了这几家店,我们又上了大巴车,坐在车上,我细细地回想这一个上午的收获,最大的感触就是,通过这次活动,我真正理解到了大人们常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也让我明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这些粮食都得来不易,我们没有资格去浪费它们。

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市淮河路小学校园小记者叶梦怡

太平柴火锅巴

我的家乡,是古铜都铜陵,在铜陵的太平街上,有着远近闻名的三大特产,分别是:香脆的锅巴、酥脆的烧饼和闻着臭吃着香的臭干。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柴火锅巴。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锅巴有什么好吃的?它既没有烧饼的口感棒,也没有臭干的味道香,有什么值得喜欢的呢?要是你们都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太平街的柴火锅巴和其他锅巴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口感;制作工艺也比普通的锅巴要复杂得多。

一进入制作间,我们立刻被十几口超大的铁锅所吸引,原来这就是制作锅巴的工具———柴火灶。要制作出金黄色的锅巴,最重要的就是选材,它们都由优质的早稻米加工而成的,经过淘米、添柴、煮饭、贴锅、焖烧、烘烤等多道工序,还要求制作者掌握好锅巴的火候、烘烤的技巧,重复洗锅,费时耗力,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努力,才能将一粒粒的生米制作成香脆可口的锅巴,真可谓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虽然工序繁杂、制作困难,但当你品尝到那美妙绝伦的味道时,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拿起一块柴火锅巴,首先你就会被它那金黄色的外表所吸引,放在鼻前闻闻,清香扑鼻,再放入嘴里轻轻咬上一口,“咯嘣”,脆脆的,越嚼越是回味无穷。它的食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既可以干吃,又可以用各种汤汁泡着吃,还可以压成粉末食用。与其他的锅巴相比,柴火锅巴味道好、口感棒,还不容易上火,有诸多好处。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有想尝一尝的冲动呢?我相信,只要你来品尝,一定会使你流连忘返。

铜陵师范附小校园小记者王骏豪

品太平街小吃

上个星期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我来到了铜陵日报社读者服务中心。

7点半,我们坐上车,向目的地进发。一路上,大家都显得很高兴,说说笑笑……突然车子停下了,原来,我们已经来到了太平街潘老九柴火锅巴店的门口。

我们看见装得满满的几十个麻袋堆在门口,带队的老师便向我们介绍:“这些都是锯末,是专门用来生火做锅巴的。”这一袋袋锯木为“柴火锅巴”增添了一点神秘感。一进屋子,映入眼帘的就是十几口大锅。随后我便发现锅里都放着水和米,而有几锅都已经快完工了,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垂涎欲滴。

开始做锅巴了,只见阿姨先将锅中的水熬干,然后熟练地将雪白的大米均匀地覆盖的锅面上,再用大火烧一会儿,使得米表面有些硬化,用铁铲切成小块,再贴到锅沿上去,并盖上盖子用小火烧,等整个锅巴已发硬之后,黄澄澄的锅巴就制作成功了。出锅后,我们每人都拿到了一块热乎乎的冒着热气的锅巴。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嗯!又香又脆,而且越嚼越香,满口都有锅巴独特的香味,让我回味无穷。

吃过锅巴后,我们便离开了这里,来到了一家烧饼店中。

在这里,叔叔阿姨们正在做烧饼。这位叔叔正在把发酵过的面团和油酥擀成长条状,然后交给阿姨。阿姨揉成圆形,再把一个个面团压成饼状,撒上芝麻。最后还要进行烘焙,太平街烧饼才能制成。我尝了一块儿成品烧饼,果真名副其实,酥爽可口。

最后,我们来到了制作臭干子的作坊,由于我们来晚了,并没有看到大名鼎鼎臭干子的庐山真面目。

这次的采风活动,使得我了解了太平街的许多特产,并让我大饱口福,记忆深刻。

市东方红小学校园小记者谢东学

游太平街享美食汇

铜陵的小吃众多、风味独特。这天,我们小记者赴太平街参观老字号手艺铺子,品尝当地正宗美食。

坐上大巴车,大家兴高采烈,同时又迫不及待,大家都对太平街的美食很是好奇,因为这次我们不但要品尝,还要参观了解它们的制作过程。

原本我们以为,锅巴不就是贴在锅上的吗?可是一看锅巴制作过程,我们都傻眼了,没想到小小的锅巴竟然需要那么多复杂的程序才能制作完成。水要适量放,水多了锅巴松软难吃,水少了锅巴太干还是难吃。先生火、用水熬干,大米煮好后必须全贴着锅,四个小时后,香脆可口的太平柴火锅巴就出炉了,再撒上芝麻,味道更香。我们迫不及待地一口“咔嚓”下去,米香迅速在口中散开,硬度刚刚好,很有嚼劲,真是慢工出细活啊。

太平烧饼是铜陵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也是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嚼着新鲜出炉的锅巴,走着走着便来到了一家老字号烧饼店。一进门,香喷喷的气味扑面而来,只见一位叔叔手拿发过的面用菜籽油抹上去、铺均匀、卷起来擀成酥油面饼,然后揪成一个个大小适中的面团压扁、烘烤后,香喷喷、黄澄澄的烧饼就出炉了。太平街烧饼里外十八层、层层酥透,轻轻咬上一口,层层酥脆在口中绽开,却一点都不腻。

不知不觉太平街之旅就要结束了,我收获颇多,不但品尝了太平街的美食,参观了制作过程,还了解了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我期待着下一次再去探寻更多的铜陵美食。

市田家炳小学校园小记者韩佳妮

指导教师黄琳

新闻推荐

为20万“扶贫”捐款女子被骗五万多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扶贫的名义,利用受害者对扶贫政策的期望以及不劳而获的心理...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