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铜陵!》唤醒一方热土

铜陵日报 2018-05-22 09:20 大字

(上接A1版)

《醒来,铜陵!》一文烧旺了思想解放之火。很快,这把火在更大范围蔓延开来。

1992年1月4日,《经济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推出一套总标题为“醒来,不只是铜陵”的系列报道。随后20天,又相继推出数十篇报道,并配发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阐述铜陵经济思想大讨论的意义。

一夜之间,铜陵市思想解放的这把火,烧向了全国。

芜湖、马鞍山、安庆等省内沿江兄弟城市首先响应。1992年1月10日,在一次座谈会上,安庆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醒来,铜陵!》也给安庆敲响了“起床”钟声。芜湖、马鞍山两市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要借铜陵这把火,烧烧自己。

神州大地热气腾腾、应者如云。

时任辽宁省省长岳岐峰批示将有关铜陵的报道和评论印发学习,希望辽宁各级干部“都能像铜陵那样拿出勇气和魄力,重新审视自己”。

时任江西省省长吴官正要求江西干部学习铜陵,“从这场大讨论中警醒起来,跟上时代的潮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向前进”。

《“西安不安了”》《自醒,时代的呼唤》等相关文章相继在媒体刊发。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铜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主题,对整个安徽、整个华东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了共同的命题。

铜陵,一座普通的皖江小城,因为勇于解放思想,而卓然挺立时代潮头,绽放独特光芒。

解放思想,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引发革命,从来都需要勇气。

近30年后,在改革开放的共识前所未有深入人心的环境里,回望《醒来,铜陵!》一文发表的前前后后,或许令人有理所固然、水到渠成之感。但看似寻常最奇崛,在“左”的东西依然干扰视听、“姓资姓社”激烈交锋的1991年,铜陵的经济思想大讨论,充分体现了主事者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自曝家丑、自揭短处,公开不足和差距,会不会让人觉得是否定过去?会不会让人觉得“大棒朝下打”,把问题和责任往一般干部群众身上推?文章发表后人们无动于衷怎么办?各执己见怎么办?一些亲历者的回忆中,并没有回避《醒来,铜陵!》一文发表前存在的顾虑。

推进改革大业,须有勇气和担当。《醒来,铜陵!》正式发表后的热烈反响,正面回馈了勇气和担当。人们参与改革、投身改革的热情被极大激发出来。

在由此引发的更加深入的讨论中,也有干部群众直言不讳,向铜陵市委、市政府提出批评意见。其时,也有声音议论这是市领导“惹火烧身”。给市委市政府提的意见,能不能反映、见报?时任铜陵市主要领导答复:照反映、照登。市里还专门召开会议,深刻反思,理清思路。

“听到市政府领导如此坦承地反省,记者则看到了一种真正的责任感。”《经济日报》当年的报道如此写道。

正是靠着这种责任感,思想得以不断解放,改革得以持续深化。

深化改革永不停步,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醒来,铜陵!》所激发的热烈讨论,打破了观念束缚,推动了改革发展。不断深化的改革实践,又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供了现实土壤。

1998年5月,一场名为“学理论转变观念,理思路加快发展”的大讨论在铜陵拉开序幕。其时,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铜陵经济陷入低谷。《铜陵日报》发表署名“正言”的《起来,铜陵!》一文,面对新世纪的召唤,再次发出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的时代强音。

2008年,改革开放迎来30周年。当年5月,《铜陵日报》重磅推出《崛起,铜陵!》一文,直陈铜陵存在“四大病症”:资源依赖症、创新乏力症、改革犹豫症、城市侏儒症。清除征途上的新“拦路虎”,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一场新的改革攻坚战在铜陵全面打响。

从“醒来”到“起来”再到“崛起”,铜陵始终勇于清理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不断破除阻碍改革深化的观念桎梏,改革创新氛围更加浓厚、更有活力。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改革开放已经迎来40周年。继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必将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新闻推荐

团市委 开展青少年生态环保微体验活动

本报讯(记者李莉)日前,团市委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守护我家园”铜陵青少年生态环保微体验活动。活动中,首批来自全市40...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