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铜陵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新模式让城乡老人安享“夕阳红”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08-29 14:48 大字

本报记者王逸群

“我是朋友推荐来的,住了一个多月,感觉服务不错。 ”8月23日中午,在铜陵市铜官区颐寿山庄老年公寓食堂门口,83岁的银行退休职工杨白帆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她在这里的居住体验。 “从今年1月开始运营,公寓已经陆续新增了38名老人。 ”该公寓院长陈长珍说,作为全市首家试点“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他们提供的专业化医养服务,让老人们能更幸福地安度晚年。

缘何要推进养老机构改革?该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赵劲松表示,随着养老市场日趋成熟,公办养老机构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同时,由于从业人员都是吃“财政饭”,一些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有待提高。

为改变这一现状,铜陵市决定启动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改革试点。赵劲松告诉记者,为推动改革,他们在原有人员安置上也花了心思:除5名有编制人员外,余下20名聘用人员可进行双向选择,“既可到社会化福利管理中心,也能留下来为企业服务”。一切准备就绪后,今年1月通过公开招标和综合评标,九久夕阳红养老集团以280万元获得了该公寓5年的经营权。

“我们花费100多万进行基础设施改造,还聘请了包括护理员、公寓管理员、专职医生等20人的团队,提供医养结合全方位服务。”陈长珍对记者说,他们接手时对之前居住的86名老人收费维持半年不变,新入住的老人则根据自理能力,收取1680元至3480元每月不等的服务费。

颐寿山庄试点成功,拉开了铜陵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改革的序幕。在铜官区西湖镇,安徽乐年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刚刚获得了当地敬老院的经营权。 “作为2009年纳入民生工程建立的敬老院,这里之前只能收纳农村特困老人。 ”该院院长崔伟说,他们运营后保留了敬老院的公益性质:政府安排的“五保”、“三无”等特困供养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保障。同时,在优先接收当地困难老人的前提下,还将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满足辖区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

“考虑到公建民营初期,社会化养老机构运营成本较高,我们还出台了相应补贴政策。”铜陵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素华向记者介绍,对社会办养老机构,他们按每床位0.8-1万元标准给予建设补助,按入住老年人200元/月的标准给予运营补助,并按照入住老年人轻、中、重度失能程度,补贴分别上浮50%、100%、200%。对15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10万元。鼓励150张以下的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并同等享受补助政策。截至目前,该市已有6家公办养老机构完成公建民营的改制工作。

李素华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将陆续改造完毕的养老院转型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周边的农村老人提供就餐、短期照料等延伸服务。

新闻推荐

“铜官山·1978”文化创意园项目稳步推进

本报讯(记者方飞)8月22日下午,“铜官山·1978”文化创意园项目建设正火热进行,局部土方平整、基础施工及保留房屋的修缮工作有条不紊推进。该项目是铜陵市第一个保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铜陵矿工民...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