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能者被“重用” 庸者亮“红牌” 铜川运用“三项机制”打造脱贫攻坚一线“铁军”

商洛日报 2017-07-19 07:29 大字

编者按:7月18日,《陕西日报》以《能者被“重用” 庸者亮“红牌”》为题,对商洛市运用“三项机制”打造脱贫攻坚一线“铁军”进行了报道。本报现全文转载。

本报讯(陕西日报记者 栗波 本报记者 张长江 通讯员 陈仕玲)日前,宜君县一名镇长在脱贫攻坚中,因工作不实,受到上级点名通报批评,宜君县委根据干部能上能下有关规定,作出就地免职决定。此前,荣膺全省“百名优秀第一书记”的铜川市残联一名科级干部,因驻村实绩突出,被铜川市委提拔为副县级干部。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节点,短短一个多月,铜川市运用“三项机制”让两名干部一“下”一“上”的典型例证,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引起强烈反响。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铜川市把“三项机制”融入脱贫攻坚战场,将干部考核的指挥棒直指脱贫攻坚一线,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三项机制”对脱贫攻坚工作保驾护航作用不断彰显。一是健全制度。对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扶贫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的区县,年度考核可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对获得全市“扶贫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的区县奖励100万元;对未完成年度减贫计划任务的,扶贫绩效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区县主要负责人、分管党政领导干部给予能“下”调整。今年又把扶贫开发成效纳入季度、年度考核框架,铜川市委、市政府6月上旬以“双过半”、不失分为目标,分别与各县(区)委书记、市扶贫局长签订军令状,考核结果用“三项机制”严格兑现。二是干部配硬。今年5月,铜川市委开展4个县(区)班子专项研判,在研判中,要求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向市委作出脱贫攻坚的书面承诺。同时,配强市县两级扶贫机构,市扶贫局增配2名县级职数,全员调整、选优配硬市扶贫局领导班子,对一名副局长交流任职、一名经研判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副局长免去现职后,将一名历经多岗位、作风硬朗的部门正职调整为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扶贫开发局局长,从4家市级部门择优平级选配了能担当吃苦、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副县级干部充实到市扶贫局领导班子中;对县(区)扶贫部门班子选优配强,各县(区)对脱贫攻坚工作不力的领导干部坚决予以“下岗”,宜君县移民搬迁办主任、王益区农林局一名副局长因工作不力先后被免去现职。三是双重审核。铜川市委组织部立下铁规,从今年二季度起,在审核备案全市干部调整方案时,必须要有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任免,任免原则必须要遵循“三项机制”,真正重用干实事的干部、容错有闯劲的干将,向工作不力的干部亮“红牌”。

据统计,今年以来,铜川市有4名“第一书记”被提拔为县处级干部,2名“第一书记”被表彰为2017年度市级“劳动模范”。2016年8月以来,全市运用“三项机制”调整脱贫攻坚方面的干部30人,涉及鼓励激励20人、容错纠错3人、能上能下“下”了7人。“三项机制”常态化的运用在全市树立了鲜明的工作导向,为全市脱贫攻坚打造了一支“铁”的干部队伍。(原载2017年7月18日《陕西日报》第4版)

新闻推荐

能者被“重用”庸者亮“红牌” 铜川运用“三项机制”打造脱贫攻坚一线“铁军”

本报讯(记者栗波通讯员张长江陈仕玲)日前,宜君县一名镇长在脱贫攻坚中,因工作不实,受到上级点名通报批评,宜君县委根据干部能上能下有关规定,作出就地免职决定。此前,荣膺全省“百名优秀第一书记”的铜川...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